诗意的流程让课堂出彩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案例
案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属于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在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丰富语言积累。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①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主旨的写作方法。
②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③培养学生的科学理念和人文关怀。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用幻灯片播放温家宝总理2001年考察甘肃民勤时的图片,展示出温总理当时发出的一句呼吁:"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顺势导入本课。
二、合作探究
(一)仙湖寻踪
1、首先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罗布泊。(课件展示)
2、(播放课件:昔日罗布泊图片)
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说说昔日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3、让学生看图片,运用文中的语言来说说昔日的罗布泊。
学生举手发言。
4、(播放课件:今日罗布泊图片)
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说说今天的罗布泊又成了怎样的一个地方?
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摄氏度。天空中没有一只鸟,没有任何飞鸟敢于穿越,它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恐怖的地方。
5、(播放课件:今日罗布泊图片)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请学生看图片,运用文中的语言来说说今天的罗布泊。
6、分别从文中找出罗布泊青春亮丽和恐怖凄凉景象的句子。(学生自由勾画并朗读)
齐读文段(课件展示文段)
(二)消逝之谜
曾几何时,罗布泊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人间仙境,但是现在的罗布泊却成为一个无人区。试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翻开12课,详细读读课文 10--14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生动的描绘,准确的数据让我们觉得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请联系你生活的经验推测这其间的原因。
学生思考后回答( )
2、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通过科学的考察后寻得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请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
明确: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3、造成罗布泊消逝的罪魁祸首是谁?(人)
(三)梦回仙湖
1、作者站在罗布泊的边缘,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
2、胡杨的控诉(播放课件:今昔胡杨)
同学们设计台词,渲泄悲情控诉人的贪婪。
3、通过一首诗来渲染气氛,引领同学们感受作者的痛心,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沧海桑田
时光变迁
我站在干枯的河床
再也找不回消失的水源
罗布泊啊罗布泊
你的水究竟都去了哪里
是上天收回去了还是
你不小心全弄丢了
我拼命地跑啊
我拼命地找啊
终于找到一滴水
可是我发现那是我的眼泪
(四)警钟长鸣
1、罗布泊在哭泣,可悲剧还在继续上演,青海湖、月牙泉在慢慢消逝,作者用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什么?你能从最后一句话中读出作者怎样的呼声?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选代表发言。
2、拓展延伸
这两个地方或许离我们有些遥远。我们身边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身边的事来谈谈。
教师设想:宛川河的变迁 万眼泉的变化
兴隆山太白泉 引洮工程......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结语: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还地球母亲一片绿色!
作业:请同学们就身边的环境破坏事例来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写出自己的治理对策。
659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