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羊川农业和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农业使用的农具也日益改变。古老的传统农具至今还有一些人们使用,但是总的来农具的发展从古到今变化非常大。传统的耕作农具有大犁,耖犁,耖耧,耙,石磙等。大犁安一张大铧,较重。
黄羊川农具及改革 黄羊川地域偏僻,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贫困面大,属比较典型的资源约束型农业省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一直是全乡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对全乡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现在,黄羊川农业和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农业使用的农具也日益改变。古老的传统农具至今还有一些人们使用,但是总的来农具的发展从古到今变化非常大。传统的耕作农具有大犁,耖犁,耖耧,耙,石磙等。大犁安一张大铧,较重。由两头 牛和两匹骡、马牵引。日耕干地1亩到1.5亩,湿地2亩到3亩,深度在20厘米左右,耖犁安两张小耧铧,三脚耖耧安三张小犁铧,由牛和骡马牵引。日耕地3亩到4亩,两脚耖耧安两张小犁铧,日耕地5亩左右,主要用于成熟地或翻耖湿地。耙耧是整地的专门工具,有镇压 碎土。保摘的功能。常用的人力农具有铁锨(挖土,铲土,积肥),木锨(扬场)、榔头(翻麦、翻草)等,一般农户有5至6件。 50年代,开始引进新农五寸步犁、七寸步犁、山地步犁、双轮双铧犁。五、七寸步犁一对牛或骡、马即可牵引。日耕地3亩左右,具有深、锄杂草,轻便,牵引阻力小等优点。1962年县已有94部,1990年达到 3.6万部。山地步犁配有转向犁铧,一面翻土,锄草性好,适于山区耕作,1996年省上分配30部,80年代已普遍使用。双轮双铧犁需两对强牲畜牵引,主要用于灭茬深翻,耕地20厘米--24厘米,1962年全县有102部,因牵引力大,搬动不便,使用不灵活,渐次被淘汰。传统的选种工具有簸箕。60年代推广使用了3种木制风车,提高工效10倍以上,70年代,每个生产队拥有1架--2架和传统工具配合使用。1981年,全县引进种子精选机13台,1987年有17台,均由种子部门使用。传统的播种工具是籽耧,籽耧有独脚,两脚之分,上洋剖耧斗子装籽种,耧筒,耧腿皆空心,用以下种。60年代,引进东方红--54链式拖拉机牵引内的24行,48行播种机。1967年发展到10台,因行距太宽渐被淘汰。70年代以后,引进12行 蓄力牵引播种机 ,因播面窄易操,山川地区皆使用,发展较快。80年代,每个在自然村拥有2台至3台。传统的收获农机具是镰刀,以土门镇"四锤号"镰刀之锋利,轻便,耐用为最佳,驰名县内外。50年代中期,推广应用畜力收割机,一匹马即可牵引,亦称马拉收割机,工效是人工收割的二至三倍,河水灌区较适应。1962年全县发展到13台,1965年引进大型收割机,由轨式拖拉机牵引,因地块小,作业有难度,后调生产建设兵团.1961年引进张掖农机厂造的小麦割晒机,手扶拖拉机牵引,适用于河水,井水灌区,工效在人工收割的5倍以上,1978年全县拥有15台,80年代,发展较快,半数手扶拖拉机带有割晒机。
传统的打场农具是石磙,骡、马牵引,单匹即可,牛驴牵引,必须结队,一般农户家家都有,70年代,引进机具镇压器,手扶拖拉机,每小时打碾小麦300公斤以 上,近几年来,50%以上的手扶、四轮拖拉机均带有镇压器。民国时期的农机具有背斗、担筐、手推车、木轮大车和铁轮大车等。背斗用芨芨、柳条编制而成,为人类短距离运输工具,一次可背25公斤至30公斤。多用于山区,担筐也由芨芨和柳条编制而成,一次可挑30公斤至40公斤,是平川地区的主要运肥工具。手推车木制品有较硬的榆木作轮,轴和"蚂蚱腿"可载60公斤——70公斤,为短距离运土运肥工具。木、铁轮大车,坚硬木材制造,一般用榆木制造车辐,车辋。桦木做轴。50年代中期,每个生产小队有1辆至2辆。 1958年,引进架子车,以后逐渐增加,在1965、1966年的农用水利基本建设中心发挥了巨大作用。它轻便灵活、高效,人力牵引,一次可拉运用175公斤至200公斤。畜力牵引可拉运300公斤至350公斤。传统的家用农具非常多,有扫帚、笤帚、木槽、推板、木锨、铁锹。扫帚是由芨芨草和一根硬木棒便可做成。可以扫院子里的脏物,以及扫其它较大的物体上的东西和打谷场上扫粮食。几乎每个农家都有。笤帚用它可以扫地、扫炕。后来发展成为拖把和刷子,使用它们即方便又干净,在农村,家家都有羊、猪、鸡等小动物,可用木槽来喂养它们。木槽由一根粗而大的树干挖空做成。推板可以在冬天推雪,它也是由木板做成的。使用它,可以省力,速度快,效率高,还有铁锹(铲土、拾粪)、木锨(扬场之用)等。都是家家不可缺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