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次,我同奶奶一块去赶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去收获一点点奶奶平时辛苦换来的“小资”。
咱家起初是不养鹅鸭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亲戚送的七颗鹅鸭蛋。奶奶将鸭蛋拿回家里,让母鸡来抱出小鸭子。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鸭子们也一一破壳而出了。起初,母鸡毫不怀疑它们的样子,把它们呵护得无微不至。可是,后来鸭子们长得比鸡妈妈还健壮、还要大。渐渐的,鸡妈妈也就与鸭子们分开了!

鸭子们长得越来越大了,也开始下鸭蛋了。七只鸭,有四只都是母鸭,所以,每天都能捡上四个鸭蛋;一个月下来,就是一百颗左右;家里既吃不了多少也舍不得吃,因为鸭蛋很值钱,一个就值一元,一百颗就是一百元,这对一个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每一次的鸭蛋,家里都会将它们储存起来,再拿到街上的摊上卖,赚些钱。

但是,每次的鸭蛋中也总会有那么五六个是买蛋人不会收取的;因为有的是双黄蛋、有的是变质的,都不能产出小鸭子来。所以,我家的皮蛋就从这儿来了!奶奶会把这几颗鸭蛋带到做皮蛋的专业人员那里,三下五除二就能做好。他用的是:树木的粉面和石灰,将它们搅拌在一起湿度必须得适合才行。但做好了之后,还得放上一个多月才能吃,又香又美味,特别是里面的蛋黄,我最爱吃了。

我在吃皮蛋的时候,总会想到爷爷给我讲的那段故事,至今我都相信那是真的:“从前,有一只鸭子下了一颗鸭蛋,而这颗鸭蛋恰好落入了石灰里;又过了很久以后,被一个农户发现了,以为是鲜的鸭蛋,就捡起带回家里,说是煮了吃,可是没想到,里面都是黑乎乎的,于是不敢吃了,但由于好奇,就用手指扳了一小块来尝;一吃,哎呀,可真好吃啊!”所以,皮蛋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

这一次,我同奶奶一块去赶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去收获一点点奶奶平时辛苦换来的“小资”。
咱家起初是不养鹅鸭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亲戚送的七颗鹅鸭蛋。奶奶将鸭蛋拿回家里,让母鸡来抱出小鸭子。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鸭子们也一一破壳而出了。起初,母鸡毫不怀疑它们的样子,把它们呵护得无微不至。可是,后来鸭子们长得比鸡妈妈还健壮、还要大。渐渐的,鸡妈妈也就与鸭子们分开了!

鸭子们长得越来越大了,也开始下鸭蛋了。七只鸭,有四只都是母鸭,所以,每天都能捡上四个鸭蛋;一个月下来,就是一百颗左右;家里既吃不了多少也舍不得吃,因为鸭蛋很值钱,一个就值一元,一百颗就是一百元,这对一个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每一次的鸭蛋,家里都会将它们储存起来,再拿到街上的摊上卖,赚些钱。

但是,每次的鸭蛋中也总会有那么五六个是买蛋人不会收取的;因为有的是双黄蛋、有的是变质的,都不能产出小鸭子来。所以,我家的皮蛋就从这儿来了!奶奶会把这几颗鸭蛋带到做皮蛋的专业人员那里,三下五除二就能做好。他用的是:树木的粉面和石灰,将它们搅拌在一起湿度必须得适合才行。但做好了之后,还得放上一个多月才能吃,又香又美味,特别是里面的蛋黄,我最爱吃了。

我在吃皮蛋的时候,总会想到爷爷给我讲的那段故事,至今我都相信那是真的:“从前,有一只鸭子下了一颗鸭蛋,而这颗鸭蛋恰好落入了石灰里;又过了很久以后,被一个农户发现了,以为是鲜的鸭蛋,就捡起带回家里,说是煮了吃,可是没想到,里面都是黑乎乎的,于是不敢吃了,但由于好奇,就用手指扳了一小块来尝;一吃,哎呀,可真好吃啊!”所以,皮蛋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