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满足基本需要 塑造健康人格
2014-07-03

2014年6月16、17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心理专家钟志农先生在西宁进行的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培训中,收获颇多。下面就从关注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这一角度出发,谈谈我的收获。

钟教授认为人的发展分为智力发展和人格发展,而人格的发展更为重要。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与目的。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内外交困,活动效率也随之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满足其中间三个层次的需要,从而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需要层次理论图示

初一阶段,困扰学生的是入学适应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为了让学生很快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教师主动构建具有建设性的课堂环境。教师上课,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适应自己所教这门学科的学法。如,语文中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第一步,浏览全文,勾画圈点,划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语。第二步,慢读,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段要点。第三步,快读,发现问题(自己发现不了问题,以课后作业的问题为自己的问题。),尝试解决,解决不了的画问号,上课时重点听。第四步,慢读,用勾画的新词复述课文精华。教师若花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指导学生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并且要求每一篇课文上课前都进行预习,有时的家庭作业就布置为预习新课,这样学生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多数学生就适应新的学习。

为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班主任提倡同学们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让同学们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多给同学赞扬,少嫉妒、不搬弄是非。为了让大家找到同学的优点,班主任多组织意义的班会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学习吃力的同学或者有表演的才能、或者有唱歌的才能、或者有画画的才能,只要才能显现出来,班主任就予以表扬,提倡其他同学记住他的长处,鼓励受表扬的同学在其它方面做得也可以很优秀。

467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