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计划,这周我要走访两个学生家庭。第一站便是我班学生李娇玲家。之所以这一周的第一站选择她家,因为这个学生参加西部故事创作已两年多了,我还没有到过她家,而且该生品学兼优,只是性格有些内向。虽然是九年级的学生了,却仍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尤其是与老师交往。
由于李娇玲同学性格内向,所以我没有事先通知说要到她家家访。于是我通过班主任了解到她家就住在学校附近,大约一公里左右的路程,不过全是小路,不通公路,所以只能步行。由于不熟悉路,所以尽管只有一公里左右的路,我却用了足足四十多分钟。
来到她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整洁。她家虽只是土墙访,但打理得却很整洁。刚好,李娇玲同学在家,她见我来到她家,先是有些意外,接着把我迎接到她家客厅。随即招呼我入座。我看她有些手忙脚乱,知道可能是因为有些紧张。于是我说:“李娇玲,周末你们在家怎么过的!”“做饭,洗碗,做作业,作业做完了就看电视!”她回答。这时她的紧张情绪明显缓和了许多。“你家大人没有在家,你弟弟呢?”我又找话题和她聊天。”奶奶在家,刚才出坡去了,弟弟去赶集去了!“她小心地回答着我的话。”别紧张,我就是周末没事,到你们家看看你们怎么过周末的,没有什么其他事的“我见她仍有些放不开,便笑着说。
”娇娃子,快出来帮我一下!“这时只听外面传来一个老妇人的声音。我连忙站起,和李娇玲一起来到客厅外,只见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背着一大背猪草,正准备往地上放。我连忙上前帮助她把猪草放下。”老人家,身体好啊,这么重一背你都能背!“我一边帮忙,一边说道。”奶奶,这是我们的数学老师,袁老师!“李娇玲向她奶奶介绍。”哦,袁老师,今天怎么有空到我们这乡旮旯里来了?“老人笑着说。“老人家,你快别这么说,我们都是这乡旮旯里的哟!”我笑着说“今天来主要是看看学生周末是怎么过的,回家后与大人的沟通情况以及在家的表现......”
和老人谈了一个多小时,我想了解的情况也弄明白了:原来这个家里平常就是婆孙三人,李娇玲、她的弟弟和她的奶奶(眼前这位老人),周一至周五李娇玲姐弟两上学去了,家中就只剩下老人一个人了。李娇玲的父母在李娇玲上小学时就外出务工了,只是每年春节时才回家与家人团圆。每年在家呆的时间不到一个月。每年春节过后家中又只剩下两个留守儿童和一个留守老人了。
当谈起李娇玲的学习成绩时,老人满脸的幸福,她说“娇娃子我们也没有超过什么心,她学的我们也不懂,她父母常年在外,但她很懂事,每次放学回来就先做作业,然后帮我打理家务。她的成绩从小就在班上排在前面,每学期都有奖状,有时一学期还有几张奖呢,亲戚朋友也很羡慕......”她停了一下,又有些担心地说“不过这个娃儿不啥开腔(性格内向),平常回家也没有多少话,只是默默地做事,这点有点儿急人,老师,你说都这么大的人了,光这样怎么行呢?”听了老人的话,我安慰她说:“老人家,你也不用着急,通过今天的谈话,我知道了更多的情况,回去后,我会多与李娇玲交流,并鼓励她多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放心吧!”“那就有劳老师了,让你费心了!”老人感激地说。“老人家,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笑着说。
在回家的路上,我回想着老人的话,心理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是呀,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更多的留守儿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才能让这些孩子走出缺少父爱母爱的“阴影”,让她们更自信,更阳光地却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