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长假如期而至,爸妈决定带我出去好好玩一下,来减轻我学习的压力。想来想去还是去早有耳闻的“蜀南竹海”吧。
出发着天,下起了小雨,很是扫兴啊。十分的热情被这晦气的天气浇灭了九分半。经过一路的颠簸终于到了宜宾,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蜀南竹海的东大门,正沿着一条崎岖狭窄的山路前进。快到半上腰的时候,突然起了大雾,四周被浓雾笼罩着,什么也看不清了,所有的东西都被大雾吞食了。我们像在云中穿行,道路也开始模糊了,司机只好放慢车速,目不转睛地盯着路面,缓缓向前行驶……
大家都提心吊胆,这段路好像特别长,仿佛没有尽头……不知过了多久,汽车终于挣脱了浓雾的魔爪。这才看清沿途的美境!两旁全是茂盛的竹林。被洗雨滋润后的竹叶翠色欲流,幽静的竹林里缭绕着轻烟,仿佛置身仙境。放眼望去,只见两边的竹叶向中间垂着,仿佛在向游人弯腰致意。茂密的竹叶遮天蔽日,就像一条长长的绿色隧道。看着这满眼的绿,真像是走进了一幅水彩渲染的画卷。

一下车,清新湿润的空气夹杂着竹叶的清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由于车子不能开进景点,只好步行。这时,太阳很善解人意地收起了绵绵细雨,拨开乌云,亲切地露出笑颜。大家的心情更是豁然开朗。
我们首先坐着竹筏到里面去,撑船的船夫左一竿右一竿地撑着,竹蒿拨出一圈又一圈的水纹,向四周荡漾开来。竹筏缓缓在水面滑行,水是如此清澈,真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浅处水中的株根清晰可见。两岸是茂密的竹林,翡翠色的南竹将倒影投在水里,湖水也被染成了翠绿色,竹筏上的游人都不敢大声说话,怕惊扰了这宁静的仙境……
来到对岸,我们开始沿着青石板路向上走。沿途的风依旧是遮天蔽日的竹林。千篇一律的姿态、千篇一律的翠绿。我开始觉得有些乏味了……
穿过一段林阴路后,一座用竹子修筑的古色古香的建筑物映入眼帘,走近一看,正门上一块木扁上写着“观云亭”。天气好的时候,爬到最顶层可以将云海尽收眼底。

再往前走,景色就迥然不同了。我们右侧是红色的石壁,左边则是悬崖。这便是下山的路了。爬着石栏向下望去,一片无边无际的南竹一直延伸到天边,真是名副其实的“竹之海”!一阵风扫过,竹林被掀起一层层波浪,发出“哗哗——”的声响。仿佛自己正站在一片碧海之上,聆听大海的心声……
接着向前走,路面就变得宽阔多了。虽然左侧仍然是悬崖,右侧还是红色的石壁。拐过一个弯,这边的石壁上雕刻着很大一幅幅的画,画面不很精美,而且经过长年的风吹雨打,很多地方已经被风化了,写满岁月的痕迹。一路走过,每几米就有一幅这样的画,各不相同。每幅画的下端都有几个模糊的字样依稀可见“空城计”、“声东击西”、“欲擒故纵”……原来是这巨幅画卷上雕刻的是“36计”,这时我才粗略地领会了一些画的意思,不过许多典故都不很熟悉。

不知走了多久,我们来到半山腰一片较为宽阔的空地。左侧有一圈石栏,原来站在这里看仪居高临下地看到广阔的梯田。我迫不及待地奔到石栏边,双手按着石栏将大半个身子探出去向下望。透过如烟的薄雾,梯田的形态依稀可见,一梯一梯的水田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若影若现,真想揭去它神秘的面纱,一睹梯田的秀美。
下山的路仿佛特别短,不一会儿就到了山脚下。我们沿着一条蜿蜒的路往外走。路的尽头有一座类似塔的建筑,每一层的顶上分别有八个角,造型别致。走进看,塔的正上方写着三个墨绿色的大字:“观海楼”登上楼的顶层,一阵清风迎面吹来,夹杂着南竹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竹海的全貌尽收眼底。一望无际的绿与天相连,我再一次体会到竹海的壮美,真是不虚此行!
神秘的竹海;秀美的竹海;壮阔的竹海。令人留恋往返!
6142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