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瞬间,又一个生命告别了尘世,或许也是一种解脱吧。我和爸爸到乡下参加了二奶奶的葬礼。我是二奶奶去世后的第二天得知这个消息的,我并没有太大的惊异,也没有太多的悲伤,因为二奶奶对于我来说很陌生,我到乡下只不过也见过二奶奶几次而已。

葬礼的步骤是一成不变的,规矩等也是不能改变的。到了乡下,老远就看见家乡的叔伯婶子们在“迎大斋”。我也让邻居家的姐姐戴上了白布做的帽子。去也算是丝绸做的,感觉很不和谐。
“迎大斋”的时候,孝子们必须全部在场,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在一阵“呜哩哇啦”的唢呐声中,前来参加葬礼的人献上十六个大馒头,孝子们哭天喊地,看样子是伤心的不得了了。

我的泪情不自禁流下,尤其是听到那句:“老夫人,安心离去吧。”还有那句:“亲人们,节哀吧。”真的有种悲痛的感觉。好好对待身边的亲人,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后悔。

家乡的亲人去世后,基本上没有火葬,大都是土葬。而且都要大张旗鼓地操办,以示对亲人的孝敬。这花费少说也得两、三万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没办法,这也是乡下人不成文的规矩。对于家庭更困难的,也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

亲人去世以后的第一天,要立即请来道人做点法事,请来村子里的人来帮忙,搭建灵堂,孝子们便要到灵堂前守灵,以表对离世亲人的尊敬之情。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帮忙干活的都是四、五十岁的伯伯和婶婶们了。

道人选择一个日子进行“迎大斋”,孝子们必须全部在场,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在一阵“呜哩哇啦”的唢呐声中,前来参加葬礼的人献上十六个大馒头,孝子们哭天喊地,悲痛欲绝。但人死不能复生,也或许孝子们没有好好尽孝,等到亲人走了,才感觉有些舍不得。在这个特殊的场景下,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愧疚和遗憾。

离世的亲人终于下葬了,孝子们也渐渐淡忘了亲人离世的痛苦,慢慢地融入了正常的生活之中。是啊,为了少点愧疚和遗憾,我们应该好好对待身边的亲人,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后悔。请善待你的亲人,使他们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家庭和美幸福,享受自己的天伦之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