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人崖景区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之一, 位于天水市东南65公里处,麦积山石窟的东北方向,始建于南北朝,据今有近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宋代称“华严寺”, 明代永乐皇帝赐名“灵应寺”。相传此处过去常有高人隐居于此修行,崖内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下,知名景点有“仙人送灯”、“净土松涛”、“仙水湖光”等,其景色兼具北方的雄奇和南方的秀丽,犹如仙境,故名仙人崖。
其中位于朱家后川的净土寺,是天水最有名的佛教净土宗寺院。现为佛、道合一的石窟寺庙。

仙人崖景区由三崖、五峰、六大寺组成。三崖即东崖、西崖和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即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而灵应寺又是仙人崖的通称。
从入口登云梯而上,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逐渐让人惊叹和赞许,“仙人崖”名不虚传。

基础设施设计别致,看这里的“仙人路”与刚才登山入口处的“木桩”,均是石头制作,看起来像真的木桩一样朴实、典雅,贴近自然。此外,崖内的垃圾桶也像是一个中空的大树桩。
道路,有的是云梯,有的是平路,还有石头土路,与山合为一体,又非常安全,彰显其自然与厚重之感。

右图是我在西崖下的照片,在山下一个长长的形如半月的天然洞穴里。仙人崖的三崖中,以西崖面积和佛殿数量为最,是仙人崖的精华所在,也是仙人崖的主峰。窟龛及寺庙一字形排开修建,现存共十一座。自右向左有三官殿、三教祠、喇嘛楼、地藏菩萨殿、财神殿、老君殿、观音殿、华严殿、大雄宝殿、毗卢殿等。
其中喇嘛楼内的泗州大圣及其弟子像为宋代所作,其余大部分为明清修塑,明代时,仙人崖特别得到皇室的重视,永乐十四年,明成祖亲颁诏书赐西崖为灵应寺,并划归韩开府,(明代肃王朱松的府邸)作为朱氏家族的私人家庙,隆庆四年穆宗又下诏拨给土地并划定四界,晓谕官民不得侵扰。清顺治、康熙年间又重修殿宇、并造像绘画。(这些为参考资料)

东崖为仙人崖又一处较为重要的宗教圣地,其中罗汉堂,梯子洞等都是具有明清时期代表性的殿宇及洞窟。
远远看去,东崖上部像是一个人的面孔,表情严肃,在守护着这一宗教圣地。

罗汉堂,内塑十八罗汉像、坚三世佛像,两方三圣及韦陀像。塑像保存完整,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功德碑,是为了纪念曾经为仙人崖保护和授教的高僧,记录他们的高尚品德,歌颂他们令人尊敬的行为。
上面的三位高僧已经去逝,两边的两位是中间那位高僧的徒弟,下面的一位也已年逾古稀。
仙人崖最早开窟造像的地方是在南崖,其崖山势高耸,形似麦垛,故当地也有“小麦积山”之称,又叫千佛崖,上面有数以千计的小洞穴,但现存的塑像已经很少。山下佛院中有千手观音,共三尊,中间一尊亦有千首。

除了是宗教圣地之外,这里的自然风光更具独到之处。近处枝繁叶茂、远处层峦叠嶂,星星点点的草原像是一片片绿毯,蓝天与白云点缀其上,真犹如仙境一般。

仙人崖有得道高僧,佛教的光环,充满了灵气。最灵性的是仙人湖,令人心仪的是这里完全是绿水,与青山相呼应,独特之处是湖面上没有山或树的倒影。
这里的水有一定的流动,下游会流出一部分,但也会有天然的水补给。在湖中划船,呼吸着最天然最纯洁的空气,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不时戏水闻歌,让人身心放松,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仙人崖石窟,现存明清殿宇窟龛内的造像与壁画题材,具有佛、道、儒三教融为一体的性质,体现了当时宗教发展的基本特点,各个教派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又各自保存着自己独立的地位与特色,造像壁画精美,保存比较完整,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麦积山石窟明、清造像与壁画的不足,延续了秦州地区宗教与宗教文化发展的历程,具有较高的历史、宗教、建筑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仙人崖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至高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