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收割方式的变革
2017-12-07
组别:高中
川北山区的农村,七八月是农民伯伯们丰收的日子。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打谷子。
记得小时候,我放假回来时,看到爸爸妈妈忙碌的身影,他们在田间打谷子。打谷子很累,他们需要先用刀在田间割,把稻谷割成一把一把的,然后放在田里。割好过后,还要把一个很大的圆柱体的铁球放在田里,铁球上边有很多像钉子一样的东西。放好过后,再在下边放一个很大的像船一样的桶,到时候打谷子的时候用来接打好的谷子,把这些弄好过后,在这个铁球旁边的一个机器里加好油,油加好后,要一个力气很大的人在旁边拉线,必须要把线拉响后才可以打谷子。
拉好后又要把割好的稻谷,一头拿在手里,有稻谷的那一头就放在铁球上,过了一会儿,手里的稻谷就只剩下稻草了,而谷子已经在桶里了。这个过程虽说看起来不多难,可是当他们把手中的稻草放下的时候,手心上早已到处都是稻草叶子割的伤口。
当他们就这样劳作一天后,他们手上的伤口早已泛白,我看到这些,心里很是心疼他们心想,什么时候他们用的机器可以不用把手割伤。
就在昨年,我们家用了那种不用把手弄伤的机器。当然不是我们家的,我们家还买不起,这是邻居家的,我们借来用了几天。
今年七八月份时,我放假回家,看到父母依然在田间劳作,也依然在打谷子,这些都没有变,唯一变了的是不再是原来的手工打谷子,而是半机械化打谷子。父母只需将谷子割好,码成堆。再买些汽油,将打谷机抬到田间,发动机器,手工将割好的谷子穗放在机器的转轮上,黄灿灿的稻谷就和谷草分离了。这款打谷机使用起来既轻巧又方便,不似从前的机器那样麻烦,而且还极大地节省了劳力,以前一某地,收割需要十来人忙活大半天,现在只需三俩人一两个小时就行了。
晚上,父母回家,我几乎见不到他们手心上的伤口,不过伤口肯定是有的,但没有以前那么多,因为他们在割谷子的时候难免不划伤。看到这些,我的脑海里突然闪出了一个词,创新。发明这些机器的人不知道减轻了农民伯伯们多少的负担,他们真是农民伯伯们的幸运之星。
谷子打完过后又要除废草和灰尘,在北方叫扬尘,我们这叫风谷子。我们使用的工具是一种叫风车的木制工具。以前的风车很大,是用木头做的,上边有一个很大的木斗,把谷子放在里边,在风车的外边有一个可以转的铁棒,要风的时候就把那个铁棒用手用力的转,转的越快,谷子风的就越好,可是转风车这个很辛苦,转一会儿手就特别的酸。这时我才感受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现在就不一样了,我们村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智能风车了,不用手摇,比以前轻松多了,现在只需要把谷子放在兜兜里,然后插上电就可以了,这样是不是很省事儿?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中国多亏了这些敢于创新的人,他们给农民伯伯们减轻了很多负担,同时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容小觑的财富,如果我们中国没有那些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人那么我们中国又会是怎样的?反正不会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对那些创新的人来说,有的或许只是他们无意间想出来的,可正是因为他们无意间想出来的东西,对天底下所有的农民伯伯们来说,真是一笔莫大的财富。
288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