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其实就是陆地上沟通两地的桥。只不过,这桥是由前人辛苦开拓出来的,是他们从荒野榛莽里踩踏铺就而成的。
我这里所要讲述的,便是关于三条路的悲喜变奏曲。
奶奶的生日:悲伤荆棘路
听奶奶讲,在她们那个年代,最好的路就是黄泥路,也就是俗称的土路,而且一个村只有一两条这样的路。土路的状况十分恶劣:晴时,尘土飞扬,迷得人们睁不开眼睛;雨时,泥水飞溅,让人躲闪不及;更可恶的是路面时常凹凸不平,人们都不敢穿着新鞋在上面走,生怕走一圈回来后变成“破鞋”或“泥鞋”了。当时奶奶家里很穷,一年到头只能勉强为孩子们凑一套新衣服,而且只能一样一样的做。但是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要什么。
那一年,是奶奶十岁的生日,家里给她煮了一个鸡蛋,还给她做有一双新鞋。那是一双黄色的灯草尼布鞋,鞋底厚厚的,是用浆糊粘贴几层破布后再包裹上白色的新布做成的,特别漂亮。只有逢场天或是学校有大的集会活动时,奶奶才舍得穿上那双新鞋。
有一次,恰巧碰上赶场天,奶奶被要求把家里的三十多个鸡蛋拿到集市上去卖了。奶奶终于有穿新鞋的机会,甭提有多高兴了。天还没大亮,奶奶就跟着隔壁邻居家的大姑娘上路了。山里的路杂草丛生,很窄,而且遍布凹凸不平的大小石子,她小心翼翼的走在路上,既要避免碰坏背篼里的鸡蛋,还要时刻注意着她的新鞋,不被树枝勾住,不被泥土染色。
哪知越是小心,越是出事。奶奶终究还是被路上的石头绊倒了,连同背篓一起滚到路边近一米高的草坡上,幸好被一架茂盛的野刺稍给挡住才避免了一场更大的伤害。背篓里的鸡蛋全部滚出背篓,甩碎一地,衣服也被弄脏,最最重要的是,那双新鞋的鞋面也被尖锐刺藤划破,甚至划到了肉里,鲜红色的血浸透了黄布鞋……
后来听奶奶说,那年月,凑足三十几个鸡蛋要近两个月的时间,这次意外的摔跤可是全家近半年的食盐损失啊,当然更别提奶奶受到的责骂和惩罚了。
我的童年:快乐石板路
我出生的时候,村里早已没有了黄泥路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灰白色的石板路。
石板是就地取材的那种。我家房后就有一座大石山,一部分裸露在外,大部分藏在一块红苕田的下面。整座石山的石头纹理清晰,材质坚硬,邻家的叔伯们先用雷管爆破一大块,再用钢钎大锤断料,然后用小锤和扁凿劈成平方大小的石板。他们就用这样的石板一张接着一张,一直铺到了我的学校。
我从小就踏着这长长的石板路,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毕业。上学了,我踩着崭新的布鞋去学校,一路蹦蹦跳跳的像个福娃似的,根本不用有奶奶当年的担心和顾虑。放学的时候,我的小伙伴经常就地团坐在比较宽大的石板上,玩抓子儿的游戏,经常玩一两个小时。
我基本上就是玩这个游戏的高手,因为我的子儿是爸爸用家里破碎的水缸瓷片或是破旧大瓷碗底儿磨制而成。爸爸先用铁锤把它们敲打成拇指大小的小块儿,然后拿到粗糙的大石块上磨去锋利的棱角,最后经过我们无数温热的小手把玩,渐渐的,一副光滑的好子儿就诞生了。
最初两三个围作一团,渐渐地石板路上就会聚集很多人,有时甚至在离家较近的石板路上一字儿摆开四五个团队,展开一场抓子儿大赛。更有围观的孩子目不转睛,像是伺机而动的猎手;而专心把玩的孩子,小脑袋不停地随着石子儿一仰一俯,如小鸡啄米一般。碰到高难度动作,整个人群屏息凝气,唯恐呼吸惊扰了子儿的移动。伙伴们有的大声喝彩,也有的默不作声,更多的是摩拳擦掌,跃然一试高低。夕阳西下,村子里依然荡漾着孩子们的欢笑声。
有时,我们还在石板路上进行单人跳绳比赛,跑步比赛等等,丝毫也不影响路人的通行。
流年似水,游戏如花。小小石板路,满是童年温馨的画面,带给我许多有趣的记忆。
如今父老:阔步奔康“信息路”
现在我已经上高中了,家乡的路在三年前又有了新的变化。黑油油的沥青路已经修到每个村上了,由于村际客运的通行,甚至有红绿灯和黑白分明的斑马线了。如今,家家户户全都修通了宽阔的水泥路,已经分不清是乡道还是村道。你随便沿着一条水泥道路,都会进入一个漂亮别致的农家小院,瓷砖贴墙,窗明几净,绿树环抱,瓜果满园。
几年前,我们那里就是有名的养殖基地和水果之乡。可是,由于道路不便,树上的果子,地里的蔬菜,圈养的家禽家畜,家乡的特色产品,只能靠农用车以及小商小贩运到乡场上售卖,毕竟乡场的购买力有限,农民的收入也不见得增加多少。
如今,道路条件改变了,村子里的现代化的养殖基地也扩大了,并且还新种植了上千亩红心猕猴桃。每到牲畜出栏果实成熟的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都主动来到村子收购,农户根本不用担心产品的销售问题了。
特别是随着网络发展,村子里已经接通了4G光纤,“互联网+小农经济”的模式更是见证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诸如“时光鸡”“岁月鸭”“年华猪”等农产品早已通过村级合作社注册保护,烙上村级品牌的印记了。农户用山村出产的食材制作的酸水豆腐、韭菜炒鹅蛋、玉米馍、米豆腐炒腊肉等乡村美食,也通过农村电商线上销售、线下体验整体营销的方式,源源不断的走进了城里人的餐桌,为城里消费者送去健康、绿色、原生态的农产品,实现了村民经济收入的大幅增加,从而走上了脱贫奔康的道路。
有形的路,是村民的命脉,承载着老一辈的希望和梦想。正是那一条条不断改进的路,带给山村人们便捷的交通,使他们昂首追求生活的辉煌。
无形的网路,展示出科技创新的力量,它引领村民走出自己狭隘的小天地,足不出户,就能联通充满诱惑的外部世界,实现产品的流通。
路的变奏曲,其实就是村民决战贫困奔向小康的动人交响。
333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