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大西部,曾有灿烂辉煌的历史;丝绸之路,文景之治,大唐盛象,这是也曾黄沙漫天,沉睡十年,这里有漓江晚秋,春城飞花,这里也有大漠孤烟,塞外风疾,也有着掀起万丈狂澜,奔向东南的黄河,以及大河的交通工具——羊皮筏。
陌生的字眼,不解的疑惑。文明古物羊皮筏已经渐渐从我们的时限中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发达的船舶。羊皮筏古称“革船”,别称“排子”。早在千百年前,聪明勇敢的黄河儿女就钻进充气的牛羊皮胎里洇过河。那时的皮筏与我们现在见到的大有所异:精致光滑的外皮,水性良好的密封,滴水不进。而且制造过程要求很高,需要高超的宰剥技巧,从羊颈部开口,慢慢将整张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不能划破一点地方。将羊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头尾和四肢扎紧,暴晒使颜色黄褐透明,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形木框,再横向绑上木条,把皮胎依次扎在木条下。而划羊皮筏子的水手被称为“筏子客”,他们都是有很多年经验,深谙水性的“老把式”,皮筏最大可载重十五吨,真是不可思议。
就是这样伟大的交通工具,传承文明的古物,如今已经难觅踪影。曾经那一张张羊皮筏载着多少中华儿女渡过那波涛汹涌的黄河将多少文明古物运过黄河,躲避了侵略者的穷追不舍,现在,羊皮筏则默默地被人们遗忘。黄河流域的汹涌澎湃是老一辈用简单的羊皮征服的,羊皮筏代表着祖辈在黄河上奋斗的功勋记录着文明历史的传承,从光绪年间至今世代沿袭,羊皮筏连续不断承载了几十代人的劳动、生活、交通运输的使命,这是它的历史价值;羊皮筏造型美观、独特很具有欣赏性,已被制成雕塑、工艺品等,这是它的艺术价值它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研究甘肃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项目,这是它的文化价值。
但是,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发的,它的货物运输和载人·摆渡的功能基本丧失,主要功能转向娱乐。无法再预测,也许若干年后会被其他丰富的娱乐项目取而代之。因为需求量小,继承人——“筏子客”会越来越少,羊皮筏子处于濒危的境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运输功能丧失,旅游又尚未兴起时,就曾一度中断,濒临消亡。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羊皮筏漂流作为一种特色旅游项目,由民间自发组织才又崭露头角。我们不能遗忘我国任何一个古代文化产物,所以,羊皮筏的振兴和保护迫在眉睫,让我们一起行动,不让西部传流文化流失;一起努力,发掘宣传我国西部大好风光吧!
309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