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青川,那里树深林密,郁郁葱葱,天空湛蓝,被誉为天然氧吧,这个美丽的小县不但物产丰富,而且美食众多,其中的青川名小吃—豆花珍珍饭,令人久久难忘,回味意深。
“珍珍”就是用石磨盘将玉米磨成针尖一样大小的颗粒,再用马尾箩儿箩磨碎的玉米,细面落在大簸箕里,粗颗粒留在细面箩儿里,匀出粗一点的颗粒重新倒回磨台,留在马尾箩里的就是颗粒均匀的珍珍了。黄的、白的堆在一起,闪亮闪亮的,不叫珍珠,叫珍珍。这叫法现在一想起,感觉就像叫一个殷胖的女人,洁白、干净。细面用来蒸玉米面馍馍,珍珍用来煮“豆花珍珍饭。”
“豆花珍珍饭”就是将珍珍配以本土酸菜以及豆花精心制作而成的一种“食物”,在这个全民提倡粗粮的年代,它尤其深受人们的喜爱……小到几个月的婴儿,大到八九十岁的迟暮老人,均对此赞不绝口。
青川人对“豆花珍珍饭”还真的是情有独钟,记得四五岁的时候,慈祥的外婆给我煮了平生第一口珍珍饭,我问她那是什么?外婆告诉我说那是最有营养的饭,吃了可以长高,我当时见人就说,见人就问,问他们我是不是长高了好多呢?!在我们青川,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两个人这样对话:“我们去吃啥子饭喃?”“豆花珍珍饭嘛!”。
其实,要想把豆花珍珍饭做得色、香、味俱全,那是需要技术含量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它的制作流程吧:首先,把黄豆放入一个大桶中,倒入适量的山泉水,让黄豆在山泉水中浸泡一个通夜,为的是让黄豆泡的更软、更容易被磨烂,这样也会更入味。第二天起个早,将颗颗全部舒展开的黄豆放入水磨加水磨成白色浓香的豆汁,清香的豆味扑鼻而来。和城里人不一样的是,农村人会把日子过得更加精致。铁锅上支上木架,将滤箩放到架子上面,再把磨好的豆浆倒入滤箩,让豆浆缓缓地滴答滴答到锅内,同时配以大火来烧豆浆,不要用煤气,必须用柴火,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味道更香,又或者其它……
接下来,将豆汁进行小火加热,不多时,整个厨房豆香四溢,只要闻到浓郁的豆香,外婆总是会先舀一大瓷碗豆浆,然后放两勺白糖,满足我们这些小馋猫。锅里的豆汁烧开以后,就要开始点豆花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也非常考验人的手艺。外婆先泼下一瓢酸菜水,边放边搅,慢慢地,你会惊奇地发现,锅中大量的、成块儿的、如云朵般地豆花出现了,若没有经验,很容易把豆花点烂,碎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渣渣,但是外婆点的豆花可不一样,有韧性不易碎。此后,再数次投进酸水,直到大砣的豆花浮起,但无论如何我是吃不下白味的豆花,故每次都会调一个加上酱油辣子油花椒面的碟子蘸着吃,其中美味,不胜欣喜。
豆浆水转清,再加柴火将水煮开,就可以把洋芋或者红苕切成没有固定形状的一块块扔下去。煮开以后就是下珍珍了,这个也是有讲究的,珍珍得抖下去,得快,还得用勺子在锅里来回搅动,避免结成团,珍珍也有涨劲,得按照锅里的水量来下,珍珍太多了,吸收不了充足的水分,吃着就是硬巴巴的,太少呢又太稀溜,不够粘稠。哪怕豆花点的再好,这儿出了差错,也是无可挽回的,只能说:“哦豁,这下糟了啊。”柴火要旺,不能闪火,一边煮一边搅,放上盐,约摸二十分钟左右,黑色铁锅里那黄中掺白、浓稠的,软软的“珍珍”,散发出浓浓的食香,我们就可以大快朵颐地尽情享用了。
吃这个少不了下饭菜的。一般人们从泡菜坛里捞一点泡菜切成丁拌了辣椒油来吃。但是外婆的花样儿更多,蒜苗切成指甲盖大小拌豆豉,或是把茄子蒸熟撕成长条配以各种调料,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火烧青椒拌蒜泥黄瓜片。一团饭包住两片黄瓜喂进嘴里,珍珍饭香软,黄瓜片清脆。一碗两碗,干活的人可以吃三碗四碗,我们大多都喜欢多熬一下,炖出锅巴来,更有嚼劲。
吃过饭,太阳已经升的老高了,院子里的老黄狗胡子花白,耷拉着耳朵,把头放在前爪上,眯着眼睡着了,胖胖的肚皮一鼓一鼓的,肚皮下土黄色的毛在阳光下闪着亮眼的光。大人们也不着急捡碗去洗,就在院坝里晒着太阳聊着天,小孩子也听着大人们的对话,无关欢喜也无所谓忧愁,日子就这样缓缓的过,简单却又温暖美好。
(指导教师:冀凌云)
785 |
2 |
0
-
评论者:白宇婷
评论日期: 2018-11-28
-
评论者:张亚敏
评论日期: 2018-04-30
总数:2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