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家乡风俗 , 淳朴之情
2018-05-31
组别:初中
她,从尘土飞扬的土路到平坦光滑的沥青马路;她,从一个平凡的小镇到一个闻名遐迩的古都;她,从几座矮小的土房到一幢幢高楼大厦,她是谁?她就是我美丽可爱的家乡一一青海。
我生活在“世界屋脊”的高原上,一个多民族的地区。这里有可爱的人民。由于青海地区受到气候,地域的影响,再加上青海那悠久的历史岁月的沉淀,逐步形成了特色的青海民风民俗。同时交织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更是为青海文化增添了一抹风情。
生活在青海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特定的风俗和风土人情。
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青海的劳动人民都有祭灶,送灶神,送灶王的习俗。这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专门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灶王爷神像两旁贴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中间则有“一家之主”四个大字,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不仅是祭灶这个习俗能够体现家乡人民的朴实可爱,青海社火表演更能体现家乡人民的淳朴热情 !
青海社火,像花儿等艺术形式一样,也是高原上流传了千百年的一枝奇葩。
它在延续过程中,糅合了青海其他民族的一些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且独具高原特色的社火艺术,有舞龙,舞狮、高台,高台等数十种表演形式,也由此形成了近百种脍炙人口的社火小调。这些表演形式和演唱小调在青海各民族中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每年的正月,在“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锣鼓不响庄稼不长”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各地的社火演出沸沸扬扬、诰浩荡荡的。将正月里节日的气氛演染得异常热闹红火,使春节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狂欢节”!
古朴壮丽的大自然塑造了春海人民宽厚,勤劳又豪放的性格,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 ,青海人民创造着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现实与梦想 。 形成并保持了独特的 , 丰富多彩的风情和风俗。
青海 , 我的家乡,你那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我留恋,  你那一幅幅和谐的画面让我白豪,你那独特美丽的风俗让我惊叹!
321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