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中的牛
小孩儿喂鸡
阳光唤醒万物生灵
民以食为天。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最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邓稼先,籼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刘氏四兄弟……的确, 在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孕育出来了农民的代表——农耕文化,它也是我们的根、起点。但在越发喧嚣浮华的社会中,要想真正地了解农耕,可能就只有到大山深处——我的家乡来。来这,一定会让你了解到纯粹的农耕文化、农耕人,让你不虚此行。
在太阳还没升起时,山里人新一天的生活便开始了。 吃过早饭后,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唤醒了大地上的万物生灵。小孩们总是抢着拿玉米去喂鸡鸭,没抢到的一方哇哇大哭,看见另一方喂鸡鸭玩得那么开心,又马上收了哭声,蹭蹭地跑过去,那还未来得及掉落的眼泪在跑动的过程中顺着脸颊掉在了地上。年少真是好,饶是心情再差,也能吃得下饭,睡得着觉。年轻的一辈通常会上山去干活,小孩儿是不被允许跟随的。于是在大人们上山之前,小孩儿总是乐在其中地为大人们打下手,找出上山需要用到的工具。大人们上山时,他们就站在门前看着大人们慢慢地翻过几个山头,最后变成了一个点,消失了。年老的一代则在家里干些杂活,在安抚过家畜后,锁上门,拿上锄头到地里锄草。当老人把锄头扛在肩上时,他们总是扯着老人的衣角边跳起来抢边嚷嚷着自己要扛锄头,阻碍着老人前进的脚步,无奈,老人只好将锄头放下。他们学着老人的模样将锄头扛在肩上,可由于身高的原因,走起路来总打踉跄。于是,他们就开动脑筋,将长长的锄头拖着。小孩儿无论在哪儿总能找到他们自己的乐趣,即使在地里也不例外。抽一根地边的狗尾巴草叼在嘴里,吮吸一下,就会有清香的气息在唇齿间散开。
山里人吃午饭的时间大约在两点。天气实在太好,晴空万里,澄明如镜。为了帮辛苦劳作的人们解暑,家中通常会煮上绿豆米粥。绿豆米粥的香味弥散开来,千丝万缕的香。瓦蓝的天空中,飘荡着那样的香味,勾着在外劳动的人们回到家中。待人们回到家中后,小孩儿便殷勤地为人们送上凉白开,递上毛巾,还一边在旁边扇风,一边絮絮叨地说着什么。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肆无忌惮地释放着炙热的光芒,压催着每个生灵的精气神。为了保留精神与体力,人们先留在家中,待到温度低些时再上山干活。可即使留在家中,即使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下,人们也闲不下来,仍打着精神,将房屋周围的杂草拔一拔,将花卉植株修一修,将破损的篱笆补一补……
天气不再那么炎热后,牛群嬉耍的时间便开始了。放牛人将牛群从牛圈里放出来,物色一块青草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将牛群放养在那儿,放牛人则在旁边干着自己的事情。待到傍晚时,夕阳似乎熄灭了大半天的红火,四周的彩霞也被晕染了,带上一点点红晕的光,村庄上空余烟袅袅,随风飘散。放牛人吆喝着牛群走在归途中,不时有几只嬉戏晚归的鸭子跟着。串串铃声飘荡在回家的路上,似是引领迷路的人儿找到回家的路。暮色四合之时,劳累一天的人们才陆陆续续的从山上回到家中。你以为人们在干完一天的农活后,会聚在一起下下棋、聊聊天、喝喝小酒吗?不,我们这儿可不一样,他们忙着歇脚,忙着慰问忙了一天的自己。有时,老人会坐在门槛上,嘴里叼着老式的旱烟,吹着微风望着天上的繁星说道:“明天又是个大晴天啊。”会想想在外上学的孙儿的生活费是否还充足,身体是否还健康……
夜里,一切都归于平静。连植株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它们似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明日的爆发。
在这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社会,充斥着太多的诱惑。社会,变得愈发喧嚣浮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银灰色的建筑高耸入云,无数块切割整齐的玻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耀目而不能直视,散发着冷酷森严的华丽美感。哪里还能寻求到一方净土呢?也许就只有山里人所生活、所守护的地方吧!没有诗人想象美好的田园生活却仍保持其质朴、宁静,从不曾脱离世俗、脱离生活。山里的人们啊,生活,就像夏天的柑橘树,挂着青皮的果,苦,是一定的,甜也有。世世代代的山里人、农耕人就这样朴实的生活着,也朴实地希望他们朴实的耕作可以为子代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们珍惜朴实的山里人生活,却又希望的子代可以到山外面的世界看看他们未去过的地方,见见他们未见过的人,过过他们未过的生活。
当你走出大山深处时,回首望去,那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侧耳聆听,放牛人的牛群身上的铃铛正在响起,唤着来自远方的客人:来这儿,让被快节奏生活所麻痹的心灵得到休息;来这儿,来感受朴实的山里人生活;来这儿,在慢节奏生活寻找初心……
949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