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我曾路过一所陇剧院,看着一无所知的名称,我带着好奇去了解了这个戏种。我也曾了解过黄梅戏,京剧,越剧,但对于我们甘肃陇剧却没有听闻,实在惭愧。原文化部领导同志高占祥、陈昌本亲临剧团视察时说:甘肃有两朵花,一朵是敦煌艺术之花,一朵是陇剧艺术之花,世界没有,甘肃独有,希望这两朵艺术之化开放的更加绚丽多姿,打向全国、走向世界”
陇剧原名陇东道情,是甘肃省独有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1958年搬上舞台,1959年正式命名为陇剧。近五十年,陇剧艺术工作者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如大型陇剧《枫洛池》、《假婿乘龙》、《草原初春》、《异域知音》、《燕河风波》、《天下第一鼓》、《胡杨河》、《黄花情》、《敦煌魂》等,并拍摄了陇剧戏曲电视连续剧《燕河风波》(4集)、《望子成龙》(6集)等,荣获过“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中国戏剧节“曹禺新剧目奖”、“优秀表演奖”、“优秀音乐奖”、中宣部“中国人口文化奖”、广电部“飞天奖”等多项全国性大奖。2007年,甘肃省陇剧院创作演出的剧目《官鹅情歌》荣获了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选调晋京为党的十七大献礼演出,为全省人民争得了荣誉。仅从2001年至今又获得省、部级奖励达五十多项。
陇剧以独特的魅力屹立艺术之林,陇剧表演艺术讲求真实,重视从生活出发,以细腻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陇剧表演动作吸收了部分皮影的侧身造型,如侍卫警戒多用大侧身剪影姿势,特别是啼哭动作更为别致,人物左袖垂射,右手以袖掩面,大侧身晃动腰肢,前俯后摇,抽搐而泣。舞台美术借鉴皮影镂空、彩绘、装饰手法及旦角高髻燕尾头饰等,形成独特风格。
舞台美术方面,较有特点的有如下几点:一、旦角化装舍弃了传统的大包头造型,以皮影人的高髻燕尾为基本式样,又仿照敦煌壁画中唐代妇女的发式,加以糅合,设计出单髻、双髻、弯髻、环髻等多种独特的燕尾发髻式样,前贴鬃角,后拖伞辫,大体接近古代妇女的化妆扮相。二、服装摆脱了戏曲传统风格,重新设计了花纹式样,打破了蟒、帔盘龙舞凤格局。图案富变化,款式重大方,色彩尚雅洁。裙子、箭衣、开路等均以素净绣边为主,不取满身花团锦簇章法。靠、铠等则以庙塑神像装束为蓝本,大体和秦兵马俑衣甲相类似。三就是布景和道具保留了皮影砌末的风格,使用夸张的技法,为剧情服务。
在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之下,陇剧也陷入了濒临衰亡的困境,演出团体及演出场次锐减,传承链几乎中断,处于被大剧种和时尚文化所取代的困境,如不加关注与保护,势必越来越边缘化乃至面临衰滞、消失。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陇剧经国务院 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陇剧院
423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