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需要作出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有惊喜,也会有遗憾。只要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
--题记
岁月沧桑,历史厚重,记忆永恒。悉心翻阅窑街煤电深邃厚重的历史,一张张黝黑坚毅的面庞、一声声战天斗地的号角、一幕幕艰辛创业的场景如同昨日重现般历历在目。
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煤炭产业,我的爷爷,是新中国第一代煤矿工人,也是窑煤集团一名光荣的煤矿工人。
小的时候爷爷常把我抱在怀里,给我讲他的故事。在国家搞生产搞建设的时候,毅然决然的来到了这湟水河畔。爷爷回忆道:“1969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窑街煤矿陆续招收工人,我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怀着创业的激情和梦想,走到窑街煤矿厂,当时在别人眼里,当一名工人那是件可光荣的差事了,我一干就是 40年,见证了窑街矿务局的历史发展变迁。”
“那时的采煤都是靠人工打眼放炮、大锨攉煤。那时的人们之间很少走动,也不来往,没有娱乐器具,更没有现在的活动场所等。”
“那你们是怎么上班的呀?”我天真的问到。
爷爷呵呵一笑“上下班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全凭两条腿。到了九三年,家里才有辆破自行车,没有铃铛,就靠它上下班,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再啥都响”。
说到这时,仿佛勾起了爷爷的回忆,爷爷点起一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慢慢的讲道“当时的采煤极其简陋,大巷道要弯着腰进出,井下全靠手工操作,挖煤用锄头,掘进靠钢钎和大锤,出渣出煤就用背篓,嘴里叼着小煤油灯,身上穿着破棉袄。窑洞巷道断面很小,只能一篓一篓缓缓地推着、一步一步慢慢地爬着往外背, 一路上口干舌燥,喘着粗气,爬出洞口大汗淋漓,全身都湿透了,满脸是黑的,出了洞口一笑露出的牙是白的,认不出你是谁,只有说话才知道。背出来的煤,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爷爷停顿了一下说:“在洞口休息片刻后,就用肩将煤挑起,再倒到附近的煤堆上,每班每人最少的要挑三四十担。一班下来, 全身的骨头都好像快要散了架了,手上不是老茧就是血泡,脸上也常常被洞里的铁丝划出深道浅一 道的血印来, 夹杂着煤渣子着实很痛,照明用的是土油灯,通风就根本就谈不上,呼吸也非常困难,所以我们经常咳嗽,回到住的地方,有时连饭都不想吃,洗澡就更谈不上,只是草草地用一点水擦擦而已。”说完爷爷眼中闪烁的泪花。
我听过爷爷说的最多的就是“坚持”。是的,正是“坚持”两个字,让他成为五十多年矿山沧桑巨变的见证者;正是因为“坚持”,才有了我的父亲;正是因为“坚持”,我的爷爷能在这片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安享晚年,快乐享受矿井发展的累累硕果。
1988年,爷爷查出二期矽肺,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乐观的迎接以后的生活。在我印象中,虽说他身体瘦弱非常单薄,在我脑海里他是一条铮铮铁汉。为了生活,从小背井离乡,当了一名煤矿工人,不辞辛劳。为了窑煤的发展,他坚韧挺拔,深深扎根在煤矿,无怨无悔,默默无私奉献着。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工作岗位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生活中他那高大的身躯时时保卫着、温暖着、呵护着我们全家。
我非常欣赏爷爷的这种“执着”,他黝黑的脸堂映衬出憨厚朴实的性格,满是老茧的双手诉说着在煤海中的传奇,他像炉膛里熊熊燃烧的火焰一样,一腔热血, 影响着我和窑煤一起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并肩同行、不离不弃。
有时候我会问爷爷:“爷爷,你后悔当煤矿工人吗?”爷爷淡然一笑:“不后悔”。
爷爷的手机响了,铃声正是《窑街煤电人之歌》,火红的季节,嘹亮的歌声,豪迈雄壮,激情四溢,唱出了爷爷的信心和决心——无悔的选择。
我的爷爷
现代井下生产
窑街煤电公司
井下生产一线的工人
527 |
0 |
1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