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
戴花花绳儿
手抄报
街头偶遇
麦粒成熟,栀子花开,棕叶的清香,传遍了小村的每个角落。一大早儿,就被奶奶拉扯着带上了早已搓好的花花绳。哦!原来是一年的端午又来了。
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为祭奠含恨死在汨罗江中的屈原而设立,现如今端午已不再单纯的是一个节日,更是国人的一种回归经典的情愫。
我们这个地方,因为少有棕叶,所以也很少包粽子,大多都是买来粽子自己煮,平日里也不常吃。所以,这种软软糯糯,香香甜甜又富有节日气氛的粽子,深受大家的青睐,男女老少,无一例外。看那小孩儿正在吃。一粒调皮的糯米粘在了他的嘴角,它伸长了舌头去舔。可那调皮的小鬼好像偏和他作对似的,气得娃娃跺脚直喊,我要告诉妈妈,你欺负我。
奶奶的花花绳是每年端午必不可少的。奶奶虽已年过花甲,但每年端午还要亲自搓花花绳,她每次都要打开那特有的古朴木匣,从中取出五彩的丝线,一根儿,一根儿的为这几个孙儿搓花花绳儿。那双常年干农活粗糙的双手,撮起花花绳来一拉一拧,倒灵巧异常。只见她一手勾着线,一手快速的捻动。我还没看清手法。不一会儿,一根儿漂亮的花花绳儿就搓成了。奶奶还说,带上花花绳一年无病无灾,健康平安,可千万不能取下来哦。我们姊妹几个都听话的照着做了。
记得去年我缠着奶奶要学编花花绳,可最后编出来的那种“四不像”的东西,不知是什么?从此我编花花绳的念头彻底打消了,奶奶常说花花绳戴到六月六,一年健康不得病。到了端午节那天清晨,奶奶早早为我们姊妹几个系好了花花绳。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悬菖蒲……每次听到这首熟悉的儿歌,就想起每年端午节奶奶都会提前一天割来一大撮艾草,给每道门口都放几支艾草,说是可以辟邪驱虫之类的。无论真假,每次被奶奶的这份虔诚和热情而感动,经常是深信不疑。
现在每逢端午偶有在街道上也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各色香包、饰品,虽然也不乏精致者,但和奶奶的花花绳比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是少了奶奶的味道,淳淳的关切。犹如《游子吟》一样,想家的时候,戴在手上,思在心里。
如今,我在县城上学,还要住校,每周只能回一次家。每当我学习上遇到问题或倦怠的时候,就不经意间看看手腕里“隐蔽”的花花绳,我就又信心百倍,精神焕发了。因为怕同学笑话,但又舍不得摘掉,就只好把花花绳藏在手腕里面了。
县城的街道比我们镇上热闹多了,高楼林立,甚至我还在街道上看到过好几个非洲艺人。也就是我们国人口中的“外国人”,其实我们去国外照样是外国人,只是国外的居民没有把“外国人”神化和扩大化罢了。而相较之下,时下我们不少国人过分崇洋媚外,什么“留学热”、“合影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难道外国的乞丐来我们中国就变成精英了吗!
曾有人说我看问题过于尖锐、明晰,不符合自己的年龄,还有人说我偏向“佛系”,更有人说我适合心理分析。其实,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我只不过是一个爱看书的普通女孩,顺带不喜崇洋媚外、思乡重情罢了!
粽子香,香囊鼓,龙舟下水,擂战鼓……一年的端午就这样过去了,不知离下一次奶奶编花花绳儿,还得多远……
1288 |
0 |
1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