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呼吹着, 榕树枝条就像狂舞着的皮鞭在空中摇曳,此刻西来古镇依依不舍送走了美丽的金秋,也迎来了寒冬腊月。冬天的枯叶像满天的蝴蝶翩翩起舞, 纷纷飘落在青砖古道上。清晨,落叶上覆盖着一层薄霜,踩上去簌簌作响。
复赛主题
戴上厚厚的口罩,穿上暖和的棉衣,我利用周末的时间陪同奶奶去赶集。
太阳就像喝醉了酒的汉子,面孔涨得红通通,他醉醺醺地穿过树枝懒洋洋地照着大地。一路上雾气朦胧,我冷得蜷缩着身子哈着气。或许是因为天气的缘故,古色古香的小镇把它昔日的山清水秀和鸟语花香都藏了起来。
我慢悠悠地转悠到了惜字宫前,文风塔高耸入云,重檐翘角,精雕细刻中渗突着厚重的文化氛围。
满头银发的“对联姚”正在那里写对联。姚老师年近八旬了,十多年前他从学校退休回家,因为写得一手好字,经常帮乡亲们写对联。每年冬腊月,姚老师都会搬出一张八仙桌,摆上笔墨纸砚,然后俯下身子认真地给大家写对联。
有希望家兴业旺的,有恭贺乔迁新居的,有祝愿喜结连理的……老人家会根据大伙儿不同需求,总是乐呵呵地为每一位顾客写着。你看他的神情是那样专注,他左手扶纸,右手执笔,书写起来挥洒自如。他的态度是那样认真,全身心投入进去后完全感受不到冬天的一丝寒意。因为他乐于奉献不计报酬,所以冬天里来找他帮忙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
复赛中
奶奶要买篮子准备摘桔子,我们穿过惜字宫,绕过古色古香的水巷子,便来到了具有川西民居风味的簸箕街。青砖黑墙、木板隔门、古房吊楼,这里是篾活竹编的交易场所。
“竹编张”远近闻名,他编制的竹篮都是百里挑一的上等好货。老头精神矍铄正干得热火朝天,你看在大冷天里他挽起袖子,操起篾刀,正用双臂把竹子压下去,身体用力往前弯,前脚伸出去后脚使劲蹬,“哗”的一声竹子划破。
他坐下来开始编篮子了,那竹篾在他的手里简直就像在跳舞。无声的音乐里,那竹篾舞蹈的动作却是那样自由和谐。他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抬,左手配合着把另一条竹篾轻轻一勾,留一个小孔,右手轻压下去再搭上来,技艺娴熟看得人简直就是眼花缭乱。不多一会儿,一个小巧玲珑的篮子呈现在眼前,让人赞不绝口。
“老张,该退休啦!一把年纪喽!”
“不能休息,手艺失传多可惜呀!”老人说完,便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告别了“竹编张”,我们又要去找“灯花郑”。因为奶奶要去找那个郑大娘给她烧灯花。
“灯花郑”是一个快80岁的老太太,满头银丝,看上去红光满面,慈眉善目。镇上很多人伤风感冒或者腿脚麻木,都愿意到她那里烧灯花。很小的时候我得了一个什么叫“臭耳寒”的小毛病,被这个老太太烧过一次灯花,很快那个症状就奇迹般的消失了。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她还是一副老样子,虽然显得有些慢条斯理却不乏和蔼可亲。
她不慌不忙地两指捏着一根燃着的灯心草,轻轻地在奶奶耳边微微一碰马上就拿开了,奶奶就像被电了一下一样,微微一颤。
同样的动作又来了几次,不一会儿奶奶就觉得感冒的症状好多了。我们对老太太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奶奶要付钱,没有想到老太太却却不高兴了:“邻里乡亲的,这点小事情帮点小忙,收什么费呀!快去赶场!”“灯花郑”的热心肠真让我们心生温暖。
接下来奶奶要领我去“待诏徐”那里去理发。这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可真是个理发的行家。他会根据人们不同的年龄特征设计出不同的发型,经过他细心打理一番后,整个人看上去神清气爽而又精神抖擞。
同学们在写作中
走走停停,寻寻觅觅。冬日的古镇没有了春的那份艳丽,也没有夏的那份火热,但西边那一片绯红的云彩却依旧美丽。绚丽的夕阳下,西来古镇显得更加的迷人。
创作
586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