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风穿过巷子呼啸着吹来,夹带着泥土的气息,这个镇子,有童年的我曾从巷头跑到巷尾。如今的我站在巷尾回望,时光把这里打磨的面目模糊,似乎看着曾经的我跑了过来,带着肆意的笑,追逐着风的脚步。
小径通幽处,这条小道过去是几户零散的人家,前面是很大一片稻田。秋天的时候微风拂过,一簇簇稻子迎风招摇,颇有群魔乱舞之态。上小学时总是经过这里,想着若是从这条小道穿过去会是如何,是不是会像爱丽丝一样梦游奇境呢?但后来发现,没有穿越,也没有梦游奇境,只有一片片土地,几户人家和远处连绵的山。如今再见它,它颔首不语,似乎在和我一起追忆往事,旁边的竹林因为风而哗哗的响了起来,是在悲鸣还是在叹息。我不知道,只知道这条小道越来越清寂,甚至难见偶尔有人经过,满地的落叶,有它自己的飘渺思绪。
小桥流水人家或许就是这个样子的吧,一座石桥,几间陋屋,没有所谓的流行的建筑元素,没有高楼耸立,却有他主人自己的奇妙想法和亲力亲为。通常会有一间房子的屋顶是平坦的,是可以让人上去晒晒谷物,望望远方的。这里的人啊,说不出什么肉麻的话,写不了诗,颂不了书,却也有他自己的温柔和浪漫,有晚霞的傍晚,姣好月光的夜晚,总会走上屋顶,静静的吹吹风,看看自己的黄昏和月光。
这条小巷的入口上方的一行字如今已辨不清笔画。这条巷子又有多少年历史,我也说不清,只知道大概有很久很久了。父亲说大概是建国初期修建的,总之在他的映像中那个巷子就一直在那里了。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大概不是这样的,雨巷有着青石板,有着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而这只有坑坑洼洼的积水地面和偶尔跑过的小孩子,以及总是摇摇摆摆走来走去的大黄狗。如果说雨巷是一首唯美诗,这大概就是一本写满人世真实微小的小说吧。背后是青山绿水,前方是人世喧嚣,而这个巷子处在中间,极其幸运,又极其巧合的记录了这些故事,有人与自然的,有人世间的,也有志怪类的。或许也因为它的兼容并蓄,它显得垂垂老矣,缺少了活泼的气息,却沉淀着自己的智慧。不管人世如何变迁,或许几十年后,百年后它依然能在这里,不是因为它记录了历史,而是因为它本身早已成为了历史。
这所房子太老了,老到所有人都会觉得它或许会顷刻间倾塌。木制的门,窗户也被封上或者干脆掉落了。里面是不是也曾经发生过某些悲欢离合的故事,是不是也倾注了某些人一生的牵挂和热血。它矗立在巷子中,既突兀又应景。它太老了,在一排排粉刷过的屋子中间显得孤单零落,但真正符合这个巷子年龄的,仿佛也只有它了。所以,于他,到底是该庆幸,还是该失望;是该赞叹,还是该批评;是该保留,还是该重造?我寻不到答案,也找不到各种绝妙。或许这是一个时代问题,是历史洪流与现代潮流的共生共存问题吧。所以这个小巷,风吹过,你又想说什么呢?
这个巷子里曾来过好多人,又走了好多人,开始过很多故事,也结束过很多故事。有没有人也曾耐下心来,侧耳倾听过这个小巷低语呢?有没有人借着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分给它一点呢?叶已落,风正吹,正是低语时。
447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