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一根棍子 

 

                                      米梅 

 

又要搬家了。 

有一句谚语说道:“连续搬三次家,相当于发生了一场火灾”,这正是七年来,我们的第三次搬家。 

第一次是生下女儿后,一家五口,挤在四十多平方的旧式楼房里,头碰头,到处是尿布,一做饭乌烟瘴气,实在没法住,又没钱买新房,只好租了一套。搬家时,尽可能的拿上所有的东西,还是扔掉了很多。 

第二次是两年后,婆婆因脑梗塞瘫痪了,住院两月余不见起色,在医生强烈劝告下出院回家,由于婆婆早在十年前患神经性耳聋、眩晕症及几种老年性疾病,医生断言:再也站不起来。我们仍满怀希望,想了很多种办法,吃“华佗再造丸”“偏瘫复原丸”等最好的药,挂吊针、针灸、按摩、搀扶锻炼等等,光拐杖就买了好几种,婆婆最终还是没能站起来,那些拐杖被扔进角落里,没有用过。租的房在五楼,去医院看病或出去晒太阳都很不方便,公公也年纪越来越大,我们一家合计,卖掉旧房添些钱买个平房。 

好不容易找了一个院落,很小,房子不怎么好,偏僻,但总归是院落,也不是很贵,卖旧房的钱加上贷的一少部分就买下了,进行了我们的第二次搬家,自是麻烦得多,同样也扔掉了许多东西。 

婆婆和公公出身农民,一直有个愿望,想睡一个火炕,刚一买下,我们就请县城最有名的泥水匠给他们盘了一个火炕,边缘贴上好看的瓷砖,又漂亮又舒服,他们非常满意。 

逢天气好的日子,我们便抱了婆婆在院子中的躺椅上晒太阳。看病时,只需从炕上抱她到门口的出租车上,方便多了。即使阴天或下雨日子,坐在炕上,透过玻璃窗,也能看见院中花草的摇曳多姿,常常会有蝴蝶、蜜蜂和小鸟飞舞在花草间,飞着飞着还会飞到屋里来,转上几个圈就飞走了。 

第三次,也就是这一次,带着无比伤痛的心,我们要离开这里,贷了一些钱,买了城中的一套楼房,几乎把所有的家什都散给亲朋好友,唯独,带了一根棍子,好多人问,我们无语,我们的声音都淹没在彻骨的疼痛里。 

这个院子,刚开始,虽说有点偏僻,上街不方便,但两位老人自从生活在这里,心情很好,一有空,就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吹吹风,还种了好多花和菜,时不时拔拔草、浇浇水。蜜蜂、蝴蝶整日飞来飞去。又清静,空气又好,渐渐地,我们都爱上了这个小庭院,我和老公还谋划着,过几年,攒点钱把结构改造一下,架上二层,把旧院墙拆掉重建一下,设计成欧式风格,然后再买一辆小汽车,整个成了小别墅。 

正当我们在做美梦的时候,不幸的事接连发生了。 

住了不到一年,添置了几样家俱,贷款还没还呢,公公又住院了。去医院的时候,只说腿有点痛、头晕,走着出了大门,坐出租车去的,住了三个多月院,仍在医生的强烈建议下,百般无奈,我们接公公回家了。公公得的也是脑梗塞,从医院回来,是丈夫背着公公进院子的。同样,我们没有放弃希望,继续也给公公吃最好的药,搀着在家里锻炼走路等等,用尽了各种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公终于可以撑着一根木棍走路了。 

公公生病后,原以为给婆婆买的拐杖这次可以用得上,没想公公体型高大,不合适,我和丈夫跑遍了大街小巷,市面上的拐杖都太短太细。无奈,我们跟邻居借了一把斧子,到后面的山上寻了一整天,才找到了这根合适的木棍,拖回来,刮了皮,放到向阳处晒,好不容易晒干了,由于靠在墙上时间过长,又歪了,我们拿到家附近的小溪里浸泡,找了一个大石头压着,等直了,再拿出来晒,这一次,放到一个平整的地方,不时的翻晒,终于好了。 

当我们把棍子呈给公公的时候,他一点也不高兴,看起来倒有点反感,我们搀扶他走路,他也显得很勉强。公公曾是县城有名的篮球明星,代表县上参加过无数的省市篮球赛,一时不能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深深的理解这一点,给他做工作,每次都恳求他,他看起来还是不积极。 

正当我们身心疲惫,准备放弃的时候,有一天,一进大门,听见屋里传来“咚、咚、咚”的声音,正疑惑着,发现公公从卧室出现在客厅,撑着那根棍子端端的站着,笑着看着我们,真是又惊又喜,原来,公公一直背着我们练习走路,不积极配合我们搀他走路,是不想麻烦我们。特别在练习过程中,每次因摔倒或太累想放弃的时候,都是婆婆不停的鼓励他,要么就骂他:“老东西,你想害死儿子、儿媳和孙女啊!” 

公公撑着棍子,起初可以在家里走动,后来,还可以到院子里或附近走一走。渐渐地,这根棍子仿佛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分秒不离。公公脸上又出现了以往的笑容,看得出他对这根棍子充满了喜爱和感激,我们对它更是充满了敬重,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哪。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公走的越来越稳、越来越快,急得我们不停地喊:“慢点,慢点!”一家人甭提有多高兴了。 

其实,可以说灾难不断。早在女儿一岁时,丈夫下岗了,接着婆婆生病,然后公公也生病了。我在五十多里外的乡下教书,是寄宿制,只有双休日才能回家,丈夫又要照顾公公、婆婆,还要照顾女儿,喜的是公公的病情有所好转,一部分生活还能自理,也能适当的照顾婆婆,给丈夫减轻了不少负担,我们一天天盼着他们彻底好起来,能随意走动,然后帮我们带女儿,丈夫再去做个小生意。 

可是,公公走路到一定程度,不见向前发展了,婆婆却再也没有站起来,女儿更是十分顽皮,丈夫套在这多重困境中,原本瘦弱的他,苍老了许多,难以支撑下来了,我们便请了一个保姆,丈夫随后开了家小饭馆,所幸生意还好。 

正当我们满怀憧憬的时候,公公突然又发病了,抢救无效去世。只留下那根棍子,那根救命的稻草无依无靠,我和丈夫都无法面对它,一看见它,就看见了公公的身影,它曾是我们全家的希望,我们曾以为它的出现,会使我们家回复到以往的幸福,可它辜负了它的使命,抛弃了我们的梦想。 

后来,那根棍子不孤独,握着它的仍然是一双手,只不过更瘦弱、无力,只能紧紧的横握着它,再不能用它来支撑身体走动,那就是婆婆的手。 

婆婆和公公一直很恩爱。婆婆自生病以来,虽不能站起来,但饭量一直很好,精神状态也好,说话嗓门依然很大,自公公生病以来,状态差了很多。当公公撑着木棍可以走动的时候,婆婆似乎又恢复了以前的状况,看着公公的身影呵呵直笑。公公在她身旁歇着的时候,她就拿起那根木棍不停的摩挲,爱不释手,她一定坚信,那根木棍就是拯救丈夫的生命之棍,一定可以使丈夫完全恢复健康,使丈夫那高大的身影又健步如飞。 

公公去世了,婆婆哭了好多天,常常昏迷过去,后来就不会说话了,饭量大减,老盯着一个地方看,手里一直握着那根棍子,睡觉也不松手。 

按照我们穆斯林的风俗,人走了,要把生前所有物品散给比自己更贫穷的人,这样帮“亡人” 积了德,能更顺利的到达天堂。我们叫来了乡下的亲戚,把公公的衣物、家俱、电器都给了他们。当时,婆婆由于悲痛几近昏迷,可总是长长的伸着一只手,不停的哇哇喊,我们知道她舍不得某些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给她什么,她都直摆手,最后才知道,她要那根棍子,那根陪伴丈夫度过最后时光的棍子,握着它,就握住了丈夫的体温,握住了丈夫的手,握住了丈夫高大的身躯,永不分开。 

几年来,我们给公公和婆婆做着最大的努力,没有放松过治疗,眼看公公恢复的又快又好,我们正坚信婆婆也会很快好起来,公公却猝然离世,犹如晴天霹雳把我们的希望击得粉碎,冷静下来,我们又一次将更大的期望转移到婆婆身上,四处打听名医,用尽各种可能的办法,可怜的婆婆,已是心如死灰,根本不配合治疗,不吃药,甚至不好好吃饭,苦撑了一年多,羸弱的像一根艾草,临走的时候,手里紧紧的握着那根棍子。 

婆婆去世,我们将她葬在公公墓旁,就像他们在同一个炕上睡着了。 

这个院子,原本是买给老人的,他们却抛弃了它,就像那根棍子,带着神圣的使命,却在半路迷途,失去了驾驭它的主人,把永远的遗憾和伤痛呈现给我们。仅仅四年的时间,院子依旧,花依旧,人不在,只剩一根棍子,紧紧地握在我们的手中。 

别了,别了。一转身,火红的朝阳正从东方升起,照着我们前方的路。 

698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