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军神》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解读:
《军神》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重庆一家外国诊所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理念:
1﹑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重视学生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使学生经历阅读实践。在师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遵照新课标的主导思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的体会与感受而设计的。
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按照两条线索而展开:
第一条线索:阅读课文,自主表达感受
新课标对于高年级的阅读要求较为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够在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不是脱离课文凭空产生的,而是随着阅读过程的逐渐深入而产生的愈来愈明晰的体验,它贯穿于学生阅读的全过程中,把"学生的感受"作为学习课文的突破点,对于鼓励学生个性阅读、自主体验有积极的作用,应该说是向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大方向又迈进了一步。交流感受,交流是使自己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悟,在畅谈着自己读书的体会。
第二条线索:走进课文,体验人物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课文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与心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军神》一文主要赞美了刘伯承坚如钢铁、令人敬佩的意志。阅读课文时,我们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受,而与他直接面对的沃克医生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通过对课文的进一步阅读,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使文中人物成为我们的对话者,与我们一同感受着刘伯承超乎常人的举动、令人敬佩的意志。研究沃克的感受,就是在了解使他的情感和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也就是在体会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发展与变化。通过阅读与体会,师生携手走进课文中,亲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面人物的心灵,将分析、讲解与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结合起来。通过研究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符合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思想。此过程解决了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研究方法的问题。此外,关于详略的处理,关于对课文中两个重点部分的深入理解,关于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的结合,都是在此设计意图指导下而进行,其主旨也是为了充分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
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
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能力目标:(1)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能说出沃克医
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情感目标: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句子,体会人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进一步
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刘伯承的资料(图片、生平事迹)。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声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前几天,老师曾给同学们讲过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故事的名称是什么?(关云长刮骨疗伤)那么,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故事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哪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呢?(《军神》)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文章中的"军神"指谁?(刘伯承,出示图片,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相机小结: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本文,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2.板书"沃克"和"刘伯承",相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沃"和"承"。
二、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学生认读。(课件出示生字)
沃 刘 龄 匪 拒 醉 剂 施 哼 晕 勉 堪 承
(2)引导学生更换语境,给生字组词扩词。
(3)指导难写字"龄""匪""承""哼"的写法。
(4)指名读课文,并评价,要求把课文读正确,随课文理解个别新词,如"施行"、"由衷"、"肃然起敬"等。
三、图文对照,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主要人物、主要事情)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1)
手术时(11-17)
手术后(18-26)
3﹑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4﹑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5﹑仔细再默读课文,尝试自读品味,根据描述人物的文章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作阅读批注,思考解决质疑中提到的问题。(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6﹑小组讨论交流。
7﹑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的相关的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
审视-仔细看。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四、本课时小结
大家靠自己的努力成功地理解了课文,并且,我们又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革命领导人--刘伯承。同学们想不想对这位"军神"有更多的了解呢?
请大家在课下多搜集一些有关刘伯承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布置作业)
333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