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质朴醇厚的乡情
2011-11-09
                                                               质朴纯厚的乡情 

                                                                     (暑假期间关于"历史的变迁""婚嫁习俗""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我们学生对我们家乡进行多方面的社会调查,这次我们主要针对“历史的变迁”,“家乡的婚嫁习俗”,“家乡传统节日”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1通过对家乡历史变迁的调查,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以及家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变化。2 通过对家乡婚嫁习俗的调查,了解家乡的婚嫁特点,增加对家乡乡情的了解。3 通过对家乡传统节日的调查,了解家乡传统节日的特点,增加对家乡乡情的了解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历史的变迁

        时间好似流水,匆匆流逝。转眼之间我们人类已进入到新世纪,进入到一个以科学为主的新时代。科学的突飞猛进让人们提高了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往日的一切已成为历史,如今的变化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落,这里的人们勤劳而又朴实。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演绎着一幕幕此起彼伏的新旧故事。

     “衣”以前人们穿的很少,基本上都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这种衣服遮不了风寒,大概只能说是遮羞布吧。更不要说是里边穿的了,小孩们穿的都是大人们穿得不能再穿了而改编的,给人感觉很寒酸。但现在不同了,人们穿着也讲究了,衣服不仅耐穿而且式样新鲜,给人感觉特别美。就像在结婚时,人们穿大红的衣裳,象征着吉庆喜气。少男少女们穿的就不用说,特时髦,花花绿绿,特美观。

     “食” 听老人们讲,以前的人们真的是朝不保夕,没有白面吃,只吃一些杂面,洋芋,而且还是躲躲藏藏。有时又喝一些能看清人影的清汤而已。人们特别珍惜粮食,走在路上,看见一粒粮食也不放过。为添饱肚子,还挖过野菜,吃过树皮。如今人们天天吃白面,天天像过年一样,大鱼大肉常有,而且野菜还成了稀有东西,是一些大宾馆的高档菜肴。吃的也越来越来讲究,就像除夕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一样。

     “住”农村人对住没有太大的奢求。以前人们住的都是土房,用泥土垒的墙,下雨漏个不停,是个典型的"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如今可不一样了,土房变成了木房,木房变成了盖板房,盖板房变成了小楼房。真是天上地下无法可比。

    “行”我们的村子很偏僻,交通很不方便,若要是出去买东西,绝对是一身泥。大概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驴和驴车。现在不同了,人们有了摩托车,自行车,手扶,更有甚者,有了自家的小轿车了。其实这些都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富国富民政策是分不开的。

                                                           婚嫁习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的民族风俗,我们汉族就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风俗,就比如汉民的婚嫁就与其他的民族截然不同。在我们这儿通过媒婆的介绍两家儿女相互认识,之后还有一些程序,比如说,见面,相亲,浪家,定礼,送礼,定亲等,就这样两家也就算是成就了一门亲事。

       在结婚或女方出嫁的前一天,女方家和男方家都会请同姓人喝茶〈俗称请东家〉,通常也会准备一些食物,让大家快乐一天,但男方总会比女方迟一些。这天女孩总会早早的出门避人而去,亲朋好友也会络绎不绝的走进来,大家为女方送来贺喜的礼物,恭喜女孩成人。〈俗称添箱〉,这天女方会大摆筵席,回谢亲朋好友。到了晚上女孩才会盘着头踏进家门,等待出嫁。

    夜渐渐深了,到了临晨二三点钟,男方会开着喜车来迎亲。车上通常会坐着媒婆,两个吉祥人。新郎来后先敲开门,开门可难了,先给开门钱,大小人都要。淘气的嫂子们还要捉弄一番,用一盆清水冲你个透心凉,看你是否诚心。新装的新郎通常会被弄的很狼狈。等新娘穿戴好,被捉弄的新郎才会被放走。

      到了新郎家门前,新娘会按规定的时间才下车,下车时陪新娘来的压轿娃会刁难男方,新郎给了下车钱后,他才会放新娘下车。进入家门后,双方行大礼,叩拜父母,才算是婚礼完成。进入新房时,通常两人会抢着进,说是谁先进以后会做主。床上还会有花生,核桃等,意思是早生贵子。这天男方家也会大摆宴席,大家同乐。

       到了第三天,一般是一对新人回娘家的时间,女方家这天会隆重招待新女婿,让新姑爷认门,到这时才算是所有婚礼真正完毕。

                                                   节日风俗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二月二,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节日是我国人民最熟悉的传统民俗节日。

         春节,是农历的新年,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被重视的大节日。民间俗称“过年”人们一般腊八过后就开始有了年的气息。俗有“吃了腊八饭,天天忙过年”的说法,人们开始筹办迎春的年货。鞭炮,春联,香烛,孩子们的新衣服等,而农村也有它的特色,腊月二十三日夜祭送灶王爷,二十四清扫前后房舍。接着就是杀猪宰羊,筹办菜肴,油炸香馍,忙的不易乐乎。除夕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晚上吃完年夜饭后,大家从长辈家开始,一家一户的吃肉喝酒,唱歌跳舞,直至天亮。当然大人们要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告诉孩子们又长了一岁。在正月里,人们串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快乐。全国到处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

       元宵节,正月十五即为元宵节。正月十二至十五,各乡镇,村里的社火队走上街头,巷道,场院表演社火。同时县政府还要组织社火汇演,把春节期间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向高潮。那几天,喧天的锣鼓敲出了农民兄弟的喜悦;飘逸的秧歌扭出了农民美好的心境;豪放的太平鼓打出了国太民安的太平景象。正月十五晚上,县城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灯会,大家把自己制作的花灯挂在街道两旁,供人们观赏。花灯形态各异,或鸟或兽,或虫或鱼,有的还体现出改革开放的好成果。所有的花灯制作精美,色彩鲜艳,整个街道犹如一条条巨龙,光照数里,彻夜通明。观灯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农村家家户户门前点燃一堆堆的麦草,男女老少都跨火而过,俗称"跳冒火",意为辟邪,预示来年事事如意,风调雨顺。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传说这一天"龙抬头",开始布云阵雨。有的地方有祭祀龙的习俗,但现在仅有炒食蚕豆的习俗。人们说吃蚕豆将心眼透开,人会变的聪明伶俐,来年顺利的好意。

      清明节,公历四月五号前后就是清明节,汉族人家的老老少少,家家户户都要扫墓祭祖,而且每到清明节,各机关各学校都要到烈士陵园去祭奠烈士,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门前的屋檐下插上杨柳,屋里摆上沙枣花,牡丹花,艾叶等。孩子们穿上新衣服,佩戴上狮子,虎,鹿等造型各异的香包。亲友们相互将彩色线拴在手腕和脖子上,以示相互祝福,其实听老人讲,这是为了纪念那为人间做尽好事的白蛇娘娘,这天是她的灾难日,预祝她逢凶化吉。这天人们还要吃粽子,韭菜包子,韭合,凉面,凉粉,喝雄黄酒的风俗。据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他在这天投江自尽,喝雄黄酒也是为了纪念白蛇娘娘。多么美的传说,多么美好的祝愿。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夜的月亮是一年中最明最亮的明月,看着明月人们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这天,回娘家探亲的妇女都要回婆家,必须和婆家人团圆。俗语有"宁留女一秋,不许过中秋"的说法。外地的游子也都出门凭栏望月,欲借明月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人们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我们这儿却是家家户户对着明月,用新碾打的麦面蒸成大月饼,采摘下树上的新果子,摆上一些供品来拜月,全家人设酒摆宴共赏月。孩子们却是三五成群,搭伴去偷月饼〈我们这儿是允许偷月饼的〉。

      重阳节,农历的九月九是重阳节,这天凌晨人们结伴去爬山,焚放"鹿马"意为交好运。而且还有插茱萸等一些风俗,不是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美好诗句吗!总之一切都是一些美好的祝愿。

       通过对家乡的各方面的深入调查,我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更加熟悉了家乡的一切,也更加喜欢自己的家乡,也更加为我们祖国有这些灿烂的文化而骄傲,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调查人:刘新林  孙钰  王学英  任海良

                                               指导教师:张建

389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