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人民的好公仆——袁家祥
2011-12-19

袁家祥,男,1945年出生于巴中县尹家乡大木山,是巴中县最边远的乡之一,与南充市的阆中县相邻。1962年他初中毕业于阆中千佛中学。1966年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1969年正式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农村基层工作期间,他坚持刻苦自学,先后通读了《毛泽东选集》1~5卷,马列的六本书、哲学、史学和各大名著,农业技术样样精通。他常说:“作为干部要得人服你,必须带头干活先服人。”的确,他在任支部书记期间,带领村民创造了“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兴修水利、大造梯田、新修堰塘5口、培修堰塘7口、兴修水渠三公里:兴建果园6个、一个大型茶园、建大寨地200亩,改变了木山的落后面貌,
    1982年服从组织分配,到乡企业任支书两年,利用工作之余与企业职工徐斌办了两期缝纫技术培训班,为60多名男女青年的就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1985年去花丛工商所,任区个体协会干部,对个体户进行“四职”和“三自”教育,义务举办了理发、修理缝纫、烹调等培训,连续五年出席地区先代会,以巴中个协干部代表在会上发言。1989年9月被县民政局和尹家乡党委聘为该乡的民政助理员。他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按时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动承担大村、难村,开展农村各个时期的基本教育。推广新技术,发展生产力,积极解决民众的热、难点问题
   
他曾与岳定根等人筹资修建“花尹桥”长16米、宽2米,总造价六千多元,其中,主动募捐600元。又募资6000元,修石板路6条, 1200米(其中包括95年修唐巴路在下八庙镇双石桥修石板路170米)。石刻桥名、苏维埃旧址、红军烈士墓碑、战斗遗址、山名30余处。1997年遇特大旱灾时,为解决吃水问题,为尹家乡第一个引进打压水井技术,带头打压水井,在黄泥包村三社的严家湾。为大木山村一社募资修石水井2口,容量15立方,造价700元。为大木山村一组修引水石渠,把自己家发展养猪事业的猪款垫资1000多元。为保护基本农田,私人开支2400元,用石头砌田埂、砌保护墙10亩245米,带动了袁学志、王万全、李明全等村民种田的积极性,砌农田保护墙300米。人们常说:民政工作好似观世音,但小小的乡政又哪来的充足资金?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关系和渠道,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民众解愁。  他常说“民之难就是党之忧”,他曾帮优抚对象索赔20多万元,这些事实提高了民众的学法守法意识。组织编写(夫妻必读)5000册,向社会赠送,家有法律藏书1000多册。汇编《领导必读300册》赠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乐于助人,亲自送水磨坝一社张绍全三人去达县换假肢,先后为5个唇腭裂患者外出整形。在工作期间他大力推行嫔葬改革,推行火化遗体达80多俱。在南充西南石油学院,募捐衣物30箱、2000多件,解决困难户300多户。为尹家优秀教师张荣昌治病住院募资460多元……,全乡60多个优抚对象,20多个五保户孤儿,13户特殊低保进行了户户专访,听取群众意见,体恤群情,关心群众疾苦,送去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人们都说老袁有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事。为了体现人生的最高价值,留下闪光的足迹、不甘平庸、超越自我。他确实是大巴山有名的“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尹家乡是巴中市少数民族居住最多的乡镇,大木山更 是当年红军转战的圣地,几十年来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山高路陡,没有特色规模化经济是导致贫穷的根本原因。年近六旬的袁家祥自幼痴迷书法,而对大木山一道道天然的石崖屏障和原有的古迹文物,很早就谋生了要在大木山石壁上镌刻古今书画的念头。1988年,他第一次去到阴灵山,整整两天陶醉于碑林的书法艺术中(全国四大碑林之一)。1992年当他得知仪陇金城寨有数百幅摩岩书法,硬是连夜徒步前往观摩学习。1996年他第四次来到阴灵山,当他看到昔日书法碑林有的碑板已风吹日晒、雨霜侵蚀而显得模糊不清,斑驳陆离时,他心痛极了。如何让书画艺术在石壁上保持得更持久更直观?”他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和民间能工巧匠的绝技,总结了一套独特的摩岩书画镌刻技艺后,毅然将多年的愿望,开发民间旅游事业在大木山腰的石壁上镌刻摩岩书画。”他把这一想法告诉老伴张玉兰。她再三劝阻道“老袁啊,都五十好几的人啦,还腾啥子哟。”正当他闷闷不乐的时候,小时候要好的朋友石匠袁学顺对他说:“老袁,建摩岩书画,我支持你!”于是在当年的春天,袁家祥在没钱、没有设备的情况下,终于在大木山腰正式拉开了序幕。自此,在大木山腰陡峭的石壁上,经常会看到两个孤独的身影痴心忙碌着。 

而今,大木山园林、唐代摩岩造像、明清两代的观音洞、邓奎洞、水帘洞等历史遗产不但得到了修复,一道道悬空的铁揽道跨上了水帘洞。当你喝到了长生不老的山洞里的神水时,你会觉得真是天下少有的神泉,不但使你兴奋如醉、还会给你带来心想事成的一个个好运。当你漫步在那陡峭的800多米长、高100米的摩岩书画道上,大约250多位书画家和知名人士的佳妙之下,使你回味到那一幕幕的沧海人生,给大木山的民风民俗、宗教文化趣闻怪事溶入了难能可贵的诗情画意。300多幅荟萃千家书艺的摩岩书画,歌颂林山书岩诗词30余首,赢得了80多万元的投资续建。老袁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大木山的人气越来越旺,在受到人们关注的同时,各级领导部门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尹家乡政府肯定了老袁民间旅游事业的新思路,支持规划大木山为800米长的书画长廊,巴中市文管所批复方案的实施同时,称赞老袁是办的“一件大好事”而予以支持。
    在参观完大木山一道道精彩的画面后,我们处处可听到尹家乡百姓对这位老人的称赞,都说他是:“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圣贤”在一片欢乐声中,我们走进了袁家祥的家,谁也不会相信他家是那样的简陋、那样的朴素。他的老伴笑着对我们说“十年了,他不仅把每月的工资全用在摩岩书画上了,而且还把自家卖年猪的钱,在外打工子女以及儿子袁军(助理工程师)的钱也用进去了。如今,他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回想当今那些一味的追求富翁者,虽有一幢幢高楼大厦、豪宅车辆,又有谁能与一个普普通通的袁家祥相比呢?他那与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发展思路,将改变着贫穷落后的尹家乡和大木山。

当我们在大木山留恋忘返时,袁家祥深切的说:“而今我们才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巴中是红军的故乡,尹家人是区苏维埃所在地,是红军将领王树声、许世友、宋烈战斗过的地方。红军在这块热土上留下了丰富的书画作品,我们要为后人树立起永放光彩的红色旅游文化……”肖功厚有诗云“大木山中何大木,悬崖百丈缀珍珠。行家贤达齐挥手,又展巴山锦一橱。”是的,我们握着那滚烫的双手,感觉到了他为大木山留下了永不可磨的历史丰碑……
1050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