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2011年11月中旬和2012年3月下旬,两个时间,一个是深冬,一个是初春,去冬的极寒和今春的料峭,并没有影响家访的行程,相反家访的的收获经过冬的孕育,在春天里得到萌发。
去年来,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百家”活动,结合学校和当地实际进行了全面的家访工作。各科老师和学校全体领导,每天晚上6点出发12点归来,利用了二十多个晚上的时间,家访560多人次。这次家访活动中参加家访的教师用自己披星戴月、忍寒受冻的奉献精神谱写了关爱学生、重视教育的“论文”;全体老师用自己对每一位学生的了解和真诚的交流诠释了兰州二十五中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乡间小道上老师们的脚印、学生家里老师们感人的话语已经成了兰州二十五中重视教育的名片。
         家访,大多是在晚上进行,因为白天我们要上课、家长忙于农活或上班工作、学生也不在家。为了便利,校长利用私人关系在附近的砖厂借了一辆小型客车,每天接送大家,并且学校对家访有着明确的纪律要求。
          家访目的是熟悉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他们的父母(监护人)进行沟通,取得彼此的信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我也一样,作为教师的一员,积极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活动中,走访了几十名学生家庭,所见所闻,深受感触――
        有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的心理有阴影;有的家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管教,长辈的宠爱使得学生心理放纵;有些学生,家里贫寒如洗,虽发奋好学,但免不了衣不遮体物质不足力不从心的窘困。这些都对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学困生”家长的困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无奈,“特困家庭”中贫寒弟子的勤奋和辛酸……所有这些,随事过境迁,却历历如在目前。
        走访之初,家长们都是以不解和吃惊的表情接待我们,都得解释一通才能回归自然。谈话都是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过去的,每家半小时到40分钟不等,但对于教育孩子的话题,家长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需要老师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需要他们眼中的教育专家给他们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尤其是处于困境中的家庭和孩子,更需要学校和我们老师的关爱,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而我们却往忽视了这一点,也许我们的一次微不足道的行动在孩子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学困生多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我们老师要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来关心这些学困生,加强跟学生及其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全面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安排,生活情况,细心听取家长的倾诉,了解家长教育的方法和遇到的主要问题。通过平等沟通达到全面了解,进而实行因人施教。用放大镜寻找问题学生的优点,人人都有想获得赞赏的需求,年纪越小,获得赞赏的需求越强烈。
        单亲家庭和特困家庭的孩子是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单亲家庭的子女通常表现出来的孤僻、任性等性格弱点,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多关心,要依据孩子的性格特征寻求恰当的教育方式既要防止“简单粗暴”又要防止“过度溺爱”,应及早发现问题并寻求帮助,及时解决,不要让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而最终影响子女的终生幸福。特困家庭的孩子更需要爱心资助和帮扶。
        “家访”,好熟悉而又陌生的两个字眼,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那是再平常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以前我们也隔三差五就会造访学生家庭,同时也会受到过贵宾般的礼遇。但时至今日,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拉近了家校距离,若有必要,一个电话打过去,即使家长远在天边,学生的在校情况,就可及时掌握。家访便成了久违的老朋友,既亲切又陌生。
        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能走进孩子的家,倾听孩子和家长的心声,在家校之间建造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这次家访我们收益颇多,对学生和家长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同时我们听着家长殷切的期望,深深地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通过家访,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只有家校联手,不给教育留真空,留死角,教育教学这朵并蒂莲才能健康成长,常开不败,希望家校之间能够真正加强沟通,成长孩子成长的沃土。
514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