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背影》课堂教学设计_榆中七中 颜霞
2012-04-04
组别:离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2、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4、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用音乐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朗读,讨论,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2、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对父亲背影描写的效果与作用。    

●难点     

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设想 

1、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 

2、作者在描写父亲的背影时,用了多个动词,这些词将父亲颓唐的老境和我对父亲的怜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词加以分析。 

3、对作者的心理作深入探讨就会体会到作者是在“诚实”的写作,这正是这篇文章感人的重要原因。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如果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父亲》,共同沐浴这份深深父爱。 

(听歌曲,进入情境)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作为我国著名诗人、作家的朱自清先生,会对父亲怀着怎样的情感,他的父亲又会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出示课题) 

二、字词积累: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pán 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琐屑(xiè),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íng),光洁透明。 

三、朗读课文: 

点拨:注意读出感情,以最后一段为示范。 

四、引导学生弄清情节线索,体会取材角度: 

1、本文用什么把全文的故事情节连接起来并且贯串起来?是很容易找到的。这就是“背影”。 

现在,要弄清楚: 

作者是怎样用“背影”来贯串并连接全文的?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并随时归纳。 

1)本文在几处写了“背影”? 

本文在四处写到“背影”。 

2)这四处写“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每次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第一次在开头,不忘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送别时,望父买橘时的背影。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背影消失在人群中。 

第四次在结尾,泪光中再现背影。  

主题:父子情深。 

2、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 

教师可引导学生作短暂的交谈、自由讨论,然后集中发言,教师择优肯定、适当补充。作者所以选取“背影”这种特殊的角度来反映父亲的面貌,是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体现着高明的艺术构思: 

1)可以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特点。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境。 

2)可以给读者以广阔的自由想象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 

3)艺术视角的创新。作者不落俗套,不随人后,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领域,给人以生动、新颖的感受。 

这三点对初一学生说,认识上可能有一定差距,只要求能够一般的理解即可,重点在于提高认识,不要求掌握。故教师讲清楚,不必整理笔记。 

3、在送行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亲自送行   照看行李   讲定价钱    送子上车   

拣定座位   叮嘱儿子   嘱咐茶房   为子买橘 

[爱子心切   无微不至]  

五、引导学生分析第5段。(望父买橘) 

1、第5段集中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这是全文的精华,点题的文眼,写出作者留在心灵深处的永记不忘的“背影”。这里,作者不惜笔墨,详细写了父亲的外貌特征(胖、穿戴黑帽褂)、动作特征(“蹒跚”、“慢”、“探身”、“手攀”、“上缩”、“努力”),极力勾绘出父亲行动艰难时的背影。正是这个“背影”,反映了父亲家境衰落的颓状;正是这个“背影”,反映了父亲送子远行的困顿;也正是这个“背影”,激起了作者从未有过的感激、怜爱之情。 

2、教师提问:“写父亲在送子上车的过程中,前后只说了四句话。我们应怎样来理解这四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呢?”并引导学生讨论。 

明确:(1)第一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儿子已二十岁,可是在父亲心目中仍是一个小孩,总觉得有人送他上车才好;自己因为事忙,本不能去,可是叫别人替代又不放心,踌躇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去送。“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才是他的真实想法。这句话反映出了他的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动,深切地体现出了他对儿子的关怀。 

2)第二句话:“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上了车,替儿子拣定了椅子,铺好了座位,既关照儿子自己路上小心,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要做的几乎都做了,要说的几乎都说了,但又忽然想到儿子路上口喝怎么办;“我买几个橘子去”,正是他想到这一点时自然地迅速地作出的决定。他怕买橘子回来找不到儿子,又怕车上东西丢失,于是又象关照小孩那样,向儿子叮咛了一声:“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从这句话可看到这位慈父对于儿子的照顾是多么周到、多么细心! 

3)第三句话:“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分别在即,今后就是关山阻隔、天各一方了,你经常来信吧,好让老父减轻对你的刻骨思念!这一句话所表现的,就是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这样的真挚而深切的期待! 

4)第四句话:“进去吧,里边没人。”依依惜别,不胜留恋,多希望再看上儿子一眼呵!可是又想到“里边没人”而有东西,也担心儿子在车外久立受寒,所以还是叫儿子“进去吧”。从这句话同样可看到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拳拳之意、殷殷之情。 

这四句话都很简短,然而饱含感情,有丰富的潜台词,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地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 

3、儿子理解父亲深情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作者在文中三次写了流泪,每次写法各有什么不同,各自在什么情况下,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作者三次流泪,都是在三个部分的最紧要时刻。 

第一次流泪是在交代家境衰败的情况下,见着父亲,面对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 

第二次流泪是在浦口送别时,作者眼看父亲跨过铁道蹒跚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次掉泪是情不自禁,为父亲的背影所感动。这一次掉泪,因为是在车站上,又是在临别之前,特定的情况决定了作者的举止,“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又是一次复杂的心态显示。怕父亲看见了要伤心,应是赶紧拭泪的主要原因;怕别人看见了不仅是怕自己显得不雅,而且也怕要给父亲带来难堪。 

第三次流泪是在读到父亲来信中那种感伤之词时,出现了“晶莹的泪光”。这一次闪出“泪光”,应是别父两年多的现在,即执笔为文的时候,想象两年多前离别时的情景,不禁黯然长叹。这种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时,戛然而止,与开头不忘背影相呼应,其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 

六、感悟点题:祖母死了,家庭破产,父亲老境凄凉,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子又将各奔东西,为生活去奔波,此时此刻的心清是沉重的。但——父亲放好橘子,“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其实,这段时间父亲的心情并不轻松,穿过铁道,爬上爬下,也确实比较艰难,但是为了消除儿子可能产生的不安,便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来安慰儿子。尽管这轻松的样子是装出来的。但也表明他为了儿子,劳累也是心甘情愿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父亲的爱——是多么感人,多么崇高! 

播放音乐《懂你》——父爱如山 

七、拓展创新 

从此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所记叙的只是生活中的繁琐小事,然而道出的却是人间至真至纯的亲情,真正达到了“ 人人心中所有, 人人笔下所无  的高度。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比如一大早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出门时千叮万嘱…… 你是否用心去体会过,去感  过? 现在就请大家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感受。( 自由讨论)  

八、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小作文:你父母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地感动你? 请将事件的经过写出来。 

645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