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爱要把握一定的度,会把握“度”的老师,手里就握了一把钥匙,一把让学生学业成功,也同时让教师事业成功的钥匙。
一、关爱而不溺爱
爱学生是教师被班集体接纳的前提,但是,这种爱是严格意义上的“师生之爱”,绝不雷同于“义气之爱”。此“爱”若失“度”,也会变成“溺爱”,甚至连学生的所有缺点、错误都宽容、迁就的话,将会贻害无穷。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融汇了“关心”与“严格”。这种爱建立在班集体的良好舆论基础上,建立在班集体充分发扬民主思想上,使老师与学生亲近而有“度”,学生也正在这种“被爱”之中,从而“自爱”,进而“爱人”,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
二、赏识而不捧杀
“赏识犹如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真是这样吗?我认为:要分情况而待之,的确每位学生如雨后饥渴的小禾苗,无不渴望得到老师表扬与鼓励,得到心灵的滋润,有的 老师把表扬当成了一句口头语,不论契机乱表扬一气,任何事物都给孩子带上美丽的光环,束缚了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不再质疑不再创新。例如:美术课上王琳认为自己的一幅画没画好,拿去征求老师的意见。正在画画的老师瞥了一眼说:“画得很好!”这时孩子就会很困惑:是老师的判断不对,还是自己的判断有问题?结果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孩子很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认为老师是对的。 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表扬就改变了孩子正确的审美标准。一是孩子对老师的意见不以为然,心想:“你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其实你并不是真的认为这幅画好。”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应该将表扬孩子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能漫不经心,张口就来。
三、信任而不放流
作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步包办,不当“司令”,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把班集体当作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
相互的信任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学生以诚相待,使他们知道教师在为他们着想,充分取得他们的信任;信任他们,则有益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教师不要害怕学生犯错,是要怕学生的错误没有暴露出来。有的学生已经意识到错误时,教师切忌再用过分严厉的语言,可以换个角度信任他。
当然,注重对学生的信任并不等于放弃管理任其自由发展。必须注意,对学生的信任,不要迁就姑息、纵容偏爱、放任自流,要在严格平等中实现。
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使这棵苗更好地成长,教师才会被学生从心底里接受。
612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