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English
  

农村初中学科学习网站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论证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已进入网络学习的新时代,但是许多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因特网未能进入课堂,有条件接入因特网的学校,也因为网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健康信息,容易误导学生,往往上网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专题学习网站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就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网站建设来说,很多学校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克服种种困难,都在因特网上下载了许多学习型网站,供学生上课之用,工作成绩很大。但也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是:1、网站内容与教育教学存在脱节;2、零散且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3、信息道路不够畅通,缺乏互动。总之,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效益。

教学资源的建设滞后于设施环境的建设,已经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行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网站建设,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已成了一项迫不及待的工作。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从 2001 年起,用 5 到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农村初中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各省市的学校已开展了一些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网站开发工作尚没有启动。

三、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派认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构建的,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近些年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逐渐盛行,促使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先生将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四、研究的指导思想

1.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课改精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2.现代多媒体技术应具备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当前,特别要强调"书同文,车同轨",即规范化,要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颁布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数据规范》为标准,进行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

3、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具有切合实际、及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作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应发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模拟仿真、远程共享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信息化学习成为可能。具体来说(1)对课程学习内容和资源获取具有随意性;(2)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实效性;(3)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多层次性;(4)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可操作性;(5)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可再生性。

4.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课题在基础设施(因特网、城域网、校园网、局域网)上开发形成的教学资源库,应具备教学针对性强,内容科学,实用性高,冗余度低的特点。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学习内容,进行情境探究和发现问题,通过协作交流讨论,进行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自我评测和反馈。

5.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其学习方式可分为三种:(1)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其他学科课程知识。(2)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如"情境---探究"模式。(3)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由于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多元智能"模式等。

6.在工作中注意选择典型,以示范带动,将普及和提高相结合。课题组成员应有全局观念和奉献精神,加强交流和协作,带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人才。

五、研究的目的

"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国家颁布的标准化规范基础上,并根据资源建设的规模、适用范围的具体情况,开发出相应的扩展规范集。据此建立开放性、普及性、研究性及服务性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将为基础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将成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学习中心、资源中心与信息中心。"

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现代教育理论和我校教育现实应用的需求,利用成熟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建设网站。通过一套有效开发网络教学资源的机制建设一套符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实际情况,以网络化和主题化为特征的网络教学资源。

以"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为主题,建立一个课内外互动的教学环境,支持信息技术主题性学习,对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各方面的在线活动与交互提供便利,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真正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不是表面看是否应用了信息技术,而是要研究信息技术是怎样提高教学的。所以我们的目的是挖掘、发现和提升这些探索,在走进理念和技术的带动下,走进新的不平衡。共同去开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天地。

六、研究的内容

(1)信息的网络化。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内容作为主题,规划制定主题目录,逐步完成各个主题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多媒体素材与课件和习题库。

(2)科研与学科相结合。服务于学科新课标的具体需求.建设教师教学与教研,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平台。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3)丰富的网络资源网站项目内容的设计将兼顾传统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学习两方面的要求,提供多重功能,既可供学生数字化学习,又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

七、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座谈,深入课堂等调查方法

2、经验总结法: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实施情况作好记载写出相应的总结材料,以点带面。

3、行动研究法: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记录教学的成败得失,提供新的思考视野。改进和重建自已的教育方式。

    -4-

八、创新程度

该课题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机演示教学的方法,设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具体表现在:(一)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深入实施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课题立足于我校基本的电教设施,通过本项目,促进我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及其它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同时网络教育代表着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设基于目前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建构开放式网络教学资源软件,对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本课题旨在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与新课程改革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有助于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与生活相联系的认知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相关的资源目录、题库等;交互性强的有助于探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学习软件,有助于提高教与学效率的辅助工具软件和教学方法模板;具有示范意义的先进教学案例;题库及质的评价量规集和部分网络教程等,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三)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针对目前部分教学软件操作繁琐、缺乏吸引力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的成果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主体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并采取易为教师学生快速掌握的操作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教学中享受成功的快乐。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也就是要有利于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十、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根据现行教材和新课标理念,构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网站。

十一、课题研究的内容(步骤)及预期目标(效果):

内容(步骤):

1、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教材等确定网站基本内容与模块;

2、编辑制定各种调查问卷,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以掌握学科专题网站建设的方向与目标;

3、收集建站基本资料;

4、初步建成网站;

5、完善网站;

预期目标(效果):建立实用可行的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网站

十二、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由本人和李天昌、姚美涛、陈继红、赵凤舞组成,这五人均在计算机方面有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的网站开发技能。

2、课题组成员对现行教材与新课程标准比较熟悉,网站内容可以自己编辑。

 

778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