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这里是我的故乡,古时候留下来的地名叫松州。据历史记载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听我奶奶说她年轻的时候,国民党为了炸当时的红原县机场错把松潘当成红原,炸死了很多老百姓。历史也有著名的唐朝和吐蕃的战役,就是在松潘打响的,因此在我看到松州往事里这样记载着:松州被称作“川西门户”,古为用兵之地。史载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阴陲”。四通八达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松潘就从唐朝开始就修筑了著名的松州古城,为了保障汉藏不再有战事,当时的唐太宗就把文成公主许配给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这也在藏区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西玉在平定威、茂士官董贴里叛乱军,挥师北进,进驻松州之后,上书皇帝朱元璋,建议在松州设置军卫。松州设卫时,丁玉调宁州卫高显来权负责筑城事宜,在西缘山麓,东傍江岸以上筑墙,历时五年,筑成一段城墙。古墙砖长50厘米、宽25厘米、厚12.5厘米,所用灰浆系用糯米、石灰、桐油熬制而成,每块青砖重达30公斤,砌成十多米高,6200多米长的城墙,工程艰巨。在松潘的“窑沟”“窑坝”山上,遗留有为筑城烧制青砖而造的古窖遗迹。
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松潘发生民变。高踞西山之巅的变民,可观察到城中的布防情况。民变平定后,负责松潘兵备的御史冠琛,将西部城墙由山麓筑到山巅。嘉靖五年(1526年)松潘总兵又增修外城一千余米,历时60年,才使松潘城制初具规模。
松潘古城有门七道:东曰“觐阳”、南叫“延熏”、西号“威远”、北作“镇羌”,西南山麓者称“小西门”,外城两门,东西向称“临江”、南北向称“阜清“。各城门以大块平行六面之条石拱圈,使顶部呈半圆形,门基大石上镂有各种雕图案,别具匠心,耐人寻味。临江门旁石壁上,镌刻着崇帧十六年(1644年)关于减免苛赋的布告。古城墙门堡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松州卫和潘州卫合并为松潘卫时。门洞厚十五丈,造工坚实,经数百年风雨而不蚀不坏。登上城墙可饱览周围的雄壮景色。
417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