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爱是教师献身教育的动力,也是教师智慧成长的土壤--教育方法、教育艺术也因爱而丰富。我觉得一个爱学生的老师能够设法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家庭状况及理想追求,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地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必须具有教育智慧和创新意识,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教学相长,才能使自己施教的思路、内容、途径和方法等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求知能力、务实精神和创造智慧。
关注并赏识特殊学生,让每一个家庭和身心特殊的学生都在平等、快乐、自信与健康的氛围中成长。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女孩是患过小儿麻痹症的红红同学,她个子很矮、左腿跛着、说话吐字不清。我仔细观察发现:她上课总是低着头,生怕老师叫她,同学们笑话她。下课也很少外出,只是一个人爬在桌上写写画画--练了一手好字,画也画得不错。于是,我选她当美术课代表,经常"请"她帮我抄写班级的材料、设计班级的黑板报。红红还真成了班里的"红人",老师的赞许、同学的夸奖使她脸上挂上了自信的笑容。
另一个叫强强的男生,由于爷爷奶奶的干涉,他的父亲已经是第三次离婚又结婚,而强强的亲生母亲就再嫁于不远的邻村却无法与孩子相认。强强与后母的关系很紧张,性格也变得内向而粗暴,学习成绩一落再落。经过详细的了解和耐心的劝解,强强的爷爷奶奶终于答应让强强与母亲一周相处一天,强强在母亲的教育与帮助下思想转变的很快,学习也逐渐赶了上来。最主要的是他非常信任老师,也开始体谅父母,他在周记本上写道:"我是幸运的,因为有很多人给我爱。"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就是一个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就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策划者、承担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必须围绕活动的目的与任务,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和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与创造等提供可能,创设条件,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就拿我近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为例: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分组阅读并批改学生作文,全面提高作文质量;把参考书和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尝尝备课、上课、当老师的滋味,同时把所知所学所用相结合并付诸实践。总之,给学生一个发展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一个个惊喜的收获。
690 |
0 |
0
总数:0 当前在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