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甘肃东部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几场大雪把她装扮得分外妖娆。连绵的丘岭,正如她久远的历史;纵横沟壑,演绎出她饱经的沧桑;层叠的梯田,展示着这里人们的勤劳和改造自然的结晶;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和新开造的可以通车的遍绕山梁、田间的大路,诉说了山里人追求幸福的艰辛......
到了冬天,大地冬眠了,白雪成为山村的背景。冬,什么也没有,只有飘洒着的雪把这里装扮得银装素裹。虽然没有人喜欢冬的寒冷,但它却给农民们带来了喜悦,庄稼人坐在热炕上,用难得的悠闲期待来年的五谷丰登。
是啊,在这里,虽没有江南的富饶、塞北的旷野、关东的沃土,但这里是伏羲发祥地、女娲降临处,这里有勤劳的人们、淳朴的乡情,有人类世代繁衍的文明……
如今不再多见的碾子,已在村头历经风雨上百年。碾子,从前是农家重要的机械,虽然它转去了多少岁月、碾出了无数五谷丰登,但在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几天,它仍未减当年的风采,忙碌着为数十户人家发挥着余热。即使在这雪盖四野的冬日,碾子上打扫得异常洁净,在这里分明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碾子见证了几辈人的含辛茹苦、悲欢离合,也不知道在它的周围老少妇孺们演绎了多少故事,有多少人在它“身上”骑上爬下度过了或苦难或无忧的童年……
已经在村头守望了多半年的戏台,在大雪中依然神韵不退。戏台是村庄文化的象征,无论是饥荒岁月还是安居时日,人们的精神没有倒过,戏台几经翻修,现在已是村里唯一具有现代气息的高大建筑。就是在音像信息发达的今天,唱大戏是人们最为期盼的娱乐活动,每年正二月总会唱上三五天,或村上自排自演,或包写一台大戏,引来十里八乡的人们前来热闹。
几句酣畅淋漓回肠荡气的秦腔,激昂地表达庄稼人对生活的热爱,唱出了愉悦和心情,也唱出了增福延寿、五谷丰登、牛羊满圈、添丁进士……
冬天的另一个景色,就是这个自筹自建的学校。虽然已经放假,但这个全村的文化中心,即使在雪天也不寂静,打篮球、打乒乓球是大孩子热衷的活动项目。山村偏远,但远程教育却连通无限。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理由朴实的山里人都知道。据说学校已有些历史,近年政府以“整合”为由,在“撤”和“建”中忽悠,但在大家的努力中留了下来。撤了,娃娃就得去十几里之外求学。学校的建设和维修都是村庄的人们自发地义务做的。正是这所小学校,才使得穷山僻壤里的人们世代奋斗,没有落后和愚昧。
“三两间茅屋半藏农器半藏书,数十亩薄田唯祝清风唯祝雨”,这是山村的景象和期盼。
冬雪,在天宇间飘荡。她给万物带来休养生息的漫长岁月,带来浸润心灵的纯净白色,寂静中悄悄地给睡着了的生命覆上温暖的雪被。那是她带给人间的礼物,这场雪一下,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了......